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0—2021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并预测乙肝发病趋势,为四川省乙肝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2010—2021年乙肝流行特征;运用R 4.0.2软件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四川省乙肝月发病情况。结果 2010—2021年四川省累计报告乙肝536 01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4.44/10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凉山彝族自治州、巴中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高发地区;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为主(占62.85%),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5~54岁(占41.83%),男女性别比为1.95∶1。ARIMA(0,1,1)(0,1,1)12为最优模型,2022年1—6月的实际发病数均落入模型预测值95%CI内,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86%。结论 四川省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工作已有效遏制急性乙肝的发病,但总乙肝发病率居高不下;男性、35~54岁年龄组以及农民是乙肝防控重点人群;建立的ARIMA(0,1,1)(0,1,1)12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四川省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 - 2018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报告发生54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表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 - 2018年四川省乙脑年平均发病率0.1647/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的小年龄组儿童(334例,61.6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185例,34.13%)和学生(184例,33.95%)居多,发病高峰为每年的7 - 9月;165例(30.44%)无疫苗接种史,146例(26.94%)有乙脑疫苗接种史,231例(42.62%)免疫史不详;临床分型以重型和普通型为主, 95例(17.50%)出现并发症,32例(10.9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1例(3.87%)患者死亡。结论 四川省乙脑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病情重、预后差,且存在较大免疫空白,加强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工作是防控乙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四川I省发生的II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TypeIIVaccineHyperviariablePoliovirus,cVHPVIl/TypeIIVaccine-derived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脊灰和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8月~2012年2月,四川省发生了cVHPV。/cVDPV。事件,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循环事件共发现4例病例,在4例病例和1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HPVII/VDPVII。结论低ISI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接种率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级卫生部门所采取的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OPV应急免疫等多项措施,阻断了cVHPV,。/cVDPVll,控制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e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22年四川省0-6岁儿童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0个县(市、区)0-6岁儿童,检测血清麻疹、风疹和流腮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 共调查1 448名0-6岁儿童,麻疹、风疹和流腮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35%、69.68%和78.11%。0-7月龄、8-17月龄、18-23月龄、2岁、3岁、4岁和5-6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71%、74.18%、100%、98.71%、95.60%、91.49%和87.61%,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14%、66.03%、95.65%、90.56%、88.46%、78.72%和64.10%,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43%、66.30%、87.83%、96.57%、93.41%、92.20%和94.02%。结论 调查地区0-6岁儿童麻疹、风疹和流腮总抗体水平低于群体免疫阈值,实施2剂次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程序后使18月龄-4岁儿童维持在较高抗体水平。需加强入托入学儿童接种查验和疫苗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为我省脊灰防控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2014-2019年AFP病例数据。结果 2014-2019年四川省合计报告AFP病例2154例;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要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2/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9.58%,双份合格便采集率为95.40%,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7.54%,随访表75d内及时送达率为94.89%;AFP病例的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比为1.75[DK]∶1,脊灰疫苗接种3剂次及以上占95.64%;AFP病例首诊选择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村级医疗机构分别占14.95%、27.95%、39.79%和17.32%,首诊到医疗机构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83.94%的AFP病例首诊即诊断为AFP,省级医疗机构确诊率最高(92.24%);经省级专家会分类诊断1例为VDPV病例,其余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 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达到维持无脊灰状态要求,但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7.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发生的影响,为高校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741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状态、一般人口学情况和可能家庭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家庭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抑郁人数所占比例为27.1%,大一学生抑郁发生比例(31.6%)显著高于大二学生(22.7%) (X2=7.3897,P=0.006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年级和家庭结构与大学生抑郁产生有关.[结论]大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应根据大学生抑郁产生的家庭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健康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四川省10个县(市、区)选取0-11岁健康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ZV 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结果 在1 772名0-11岁调查儿童中,VZV抗体总阳性率和GMC分别为40.80%和70.73 mIU/mL。<1岁、1-2岁、3-5岁、6-11岁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5%、40.49%、51.70%、56.31%。0剂次、1剂次、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免疫史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82%、46.51%、73.35%,其中1剂次免疫后<1年、3年、≥6年分别为39.45%、30.43%、51.56%,2剂次免疫后分别为77.12%、67.65%、58.82%。结论 四川省0-11岁儿童VZV抗体水平总体较低;建议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所致发病、肺炎和重症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对2022年2至7月四川省成都市和广安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新冠病毒疫苗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肺炎和重症的VE以及经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调整后的VE(aVE,Adjusted vaccine effectivenes),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 683例,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感染,临床结局为发病、肺炎和重症分别是511例(30.4%)、66例(3.9%)和11例(0.7%),重症人群中90.9%(10/11)都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加强免疫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和肺炎的aVE分别是52.4%(95%CI:17.8%~72.4%)和81.6%(95%CI:60.0%~91.5%),基础免疫预防肺炎的a VE是69.2%(95%CI:26.9%~87.0%),未完成全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