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07—2013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昌平区2007—2013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3年昌平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453例,死亡15例,年均发病率为5.63/10万。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共报告332例,占总病例数的73.29%;男性415例,女性38例,男女性别比为10.92∶1;病例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居首位,占27.15%(123例),其次为干部职员占13.91%(63例)、商业服务占12.80%(58例)。结论昌平区2007—2013年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以20~39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今后应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毒品是全球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吸毒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性病、艾滋病等多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可估量的。至2005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16万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03—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HIV/AIDS病人信息,使用寿命表法分析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法(K-M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 174例HIV/AIDS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165.18个月,确诊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17%、96.53%、90.52%。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确诊时疾病状态[风险比(HR)=4.263,P=0.006]、是否抗病毒治疗(HR=0.029,P=0.000)是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延长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减少HIV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昌平区VCT门诊求询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71名求询者中,20~49岁占91.93%,男性多于女性;检出HIV抗体阳性75例,阳性率2.29%,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χ^2=18.315,P=0.000)。通过性接触感染HIV者占89.33%,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检出率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应大力宣传艾滋病VCT服务,健全VCT服务网络,特别是针对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要加强宣传和干预工作,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昌平区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梅毒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昌平区梅毒报告发病率达21.28/10万,较2005年上升1.67倍,年均增长6.63%;隐性梅毒占全部梅毒病例的60.21%;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占69.40%;早期显性梅毒报告病例数,男女之比为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业青壮年、流动务工人员是昌平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扩大梅毒筛查检测,继续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梅毒和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信息,为进行艾滋病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按照《北京市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暗娼、嫖客、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结果 2010年共监测4类高危人群559人,未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出梅毒阳性率为5.37%,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出梅毒阳性率为3.04%.暗娼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9.19%,吸毒者注射吸毒比例为22.95%,共用针具比例为21.43%.结论 艾滋病在昌平区高危人群中呈低流行状态,但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于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8%,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是否做过免费HIV检测等因素对其知晓率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现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多途径获得,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广播等,但流动人口最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书籍等;有3.6%的流动人口做过免费HIV检测;仅22.1%的人不歧视HIV/AIDS;有4.7%流动人口有商业性行为,仅18.1%的人能每次坚持用套;有7.3%的流动人口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仅18.1%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有0.5%的男性有同性行为,仅16.7%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结论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对HIV/AIDS的歧视态度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吸毒人群中丙肝感染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以2009-2013年新进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的公安昌平分局拘留所和社区招募的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V抗体。问卷回收合格率为100%。结果调查吸毒人员共计611人,丙肝阳性率为22.75%(139/611),在阳性病例中静脉吸毒者占76.98%(107/13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吸毒、使用传统毒品及高年龄是吸毒人群感染丙肝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昌平区静脉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较高,应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吸毒人群共用针具,降低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昌平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监测期内对社区吸毒者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同时对新进入监管场所的所有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1年吸毒人群历年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72,P>0.05)。吸毒人群关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逐年增高趋势(χ2=211.899,P<0.001),注射吸毒人群比例有逐年缓慢下降趋势(χ2=46.29,P<0.001),共用针具比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9,P<0.05)。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加强开展艾滋病的宣传和干预工作,降低HI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诊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北京市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全部求诊者进行测评。采用SPSS 19.0,以SCL-90总分160、各因子分2为心理症状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求诊者161人。73人心理症状检出阳性,检出率为45.3%。HIV抗体阳性率9.4%(15/160)。SCL-90总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求诊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神经质(N)[比值比(OR)=1.10,95%可信区间(CI):1.06~1.13]和客观支持(OR=0.86,95%CI:0.76~0.98),回归方程的预测准确率达72.7%,未发现艾滋病相关因素对求诊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各因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N)进入了SCL-90所有心理因子回归方程,精神质(P)与敌对和偏持有关,客观支持与躯体化和抑郁有关。各因子回归方程的预测准确率在70.2%~93.8%之间。结论 VCT门诊求诊者中,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较易出现心理问题,能够获得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少心理症状。要不断提高VCT门诊咨询能力和心理干预水平,以满足求诊者心理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