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静脉置管在小儿重症烧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保障MEBT/MEBO的疗效,探讨股静脉置管在小儿重症烧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接受MEBT/MEBO治疗的36例小儿重症烧伤患者,总结分析采用股静脉置管进行输液治疗的操作特点、穿刺结果、并发症及护理经验。结果:36例小儿重症烧伤均一次穿刺成功,迅速建立了静脉输液通道,满足了液体量补充。结论:股静脉置管能够有效维持小儿重症烧伤体液循环及静脉药物的供给,有助于MEBT/MEBO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01—2005-01所行32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发生手术并发症共8种(16例),及时正确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未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9%。结论 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手术经验的丰富积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将被更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渍疡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63例ICU住院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对其与应激性溃疡及大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溃疡及大出血的发生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APACHEⅡ〉10分组中应激性溃疡及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PACHEⅡ≤10分组。结论APACHEⅡ评分对应激性渍疡及大出血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短时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应用咪达唑仑和吗啡作为补救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平均SAS分值、静推咪达唑仑的次数和总量、有效镇静的比率、最高的NRS分值、静推吗啡的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撤机时间、停药后的拔管时间、谵妄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咪达唑仑(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停药后撤机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度烧伤治疗中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在治疗中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我们对42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五种方法进行了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结果: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102天;有4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19例发生穿刺点的红肿疼痛,2例发生静脉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置管途径和方法,有效地保障了重症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的用药。结论: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重症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根据不同的情况尽早采取外周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有病人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补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阶段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调查ICU 2001年1月-200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41例,依据初始抗菌策略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3组:三代头孢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分析3组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64株。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中G 球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三代头孢组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相比较,三代头孢组中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中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始治疗阶段选择抗菌策略时,既要考虑抗菌策略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其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影响。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复查,及时发现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抗生素管理对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抗生素使用强度以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抗生素管理实施前后我院各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以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 实施干预策略后,抗生素使用强度从69.69降至50.76,下降27.16%.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咪唑类、抗真菌药的使用强度均有明显下降,尤其是喹诺酮类抗生素下降最为显著,抗生素使用强度从14.32降至3.14,下降幅度达76.2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相伴随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消耗有所上升,使用强度从23.95升至30.09,上升幅度为25.64%,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有所下降,而其他致病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未增加.结论 实施抗生素管理,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改善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但长期效果需要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的噪音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噪音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危害,尤其对危重病人危害更大。目前许多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在规范化建设上、在仪器设备上和在科室管理上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噪音污染的问题。许多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忽视了噪音对危重病人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短时强化镇静对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41例,随机分为短时强化镇静组21例和常规镇静组2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咪达唑仑维持镇静,短时强化镇静组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前24 h维持相对深度镇静(SAS评分1~2分)后改为适度镇静(SAS评分3~5分),常规镇静组一直维持适度镇静(SAS评分3~5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结果 与常规镇静组比较,短时强化镇静组吸气峰压、吸气平台压、吸气阻力明显降低(P<0.05),胸肺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明显增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ICU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时强化镇静可明显降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阻力,改善胸肺顺应性,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咪达唑仑用量,不影响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严重胸部损伤可致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当影响到胸廓的稳定性时,可出现出现胸壁浮动、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用呼吸机内固定复合肌松剂治疗治疗外伤性连枷胸,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