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正华  陈定宇  梁伟  周倩  余绮玲  周峥 《新中医》2005,37(12):47-4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83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均以相同的综合基础治疗,同时在溃疡局部分别使用外用药治疗。黄芪组52例,以黄芪注射液外敷;表皮生长因子组48例,以表皮生长因子外喷;联合组42例,以黄芪注射液与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对照组41例,以生理盐水外敷。观察足部溃疡肉芽组织开始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及截肢率、死亡率。结果:表皮生长因子组相同病情程度患者其相应的GT和HT均稍长于黄芪组,但2组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相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其相应的GT和HT较黄芪组及表皮生长因子组为短,3组间G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联合组HT显著短于黄芪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表皮生长因子组、联合组其GT及HT均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黄芪组、表皮生长因子组及联合组的截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38%,5.77%;18.75%,6.25%;11.90%,2.38%)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6%,21.95%),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外喷接近,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两药联合使用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影响因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显影技术和B超在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中的应用及西沙必利治疗效果.[方法]①对120例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②12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核素^99mTc-SC标记固体试餐,SPECT显像技术检测胃半排空时间(T1/2);B组予B超检测T1/2.两组均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③胃T1/2延迟者予西沙必利30 mg,/d,疗程均为1个月,复查胃T1/2.[结果]①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生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1);②A组60例患者中24例(40.0%)胃T1/2延迟;B组:60例患者中22例(3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西沙必利治疗A组有效率为91.7%,B组为90.9%.[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与年龄、病程、高血糖、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相关;SPECT显像技术与B超检出率相似,但不排除与病例数少有关.患者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但SPECT显像技术费用高,不利于广泛开展,而B超价廉,易于临床使用.西沙必利是有力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有一定的改善胃排空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燕  余绮玲  陈定宇  陈珊茗 《广东医学》2006,27(8):1205-1206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90例Graves眼病患者按眼病分级分为恶性和良性突眼组。恶性突眼组45例,眼病分级为3~6级;良性突眼组45例,眼病分级为0~2级。检测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s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结果恶性突眼组TT3,TT4,FT3,FT4,TRAb及吸烟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突眼组(P〈0.05),sTSH显著低于良性突眼组(P〈0.05)。结论严重的甲状腺毒血症、高血清TRAb和吸烟可能是导致Graves眼病熏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小时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T3(FT3)和游离T4(FT4)水平。结果治疗前检测项目均明显升高,但与甲亢危象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治疗后48小时血清检测项目均下降(P<0.01)。结论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是诊断甲亢危象的指标,但不能衡量严重程度;血清TT3、FT3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胰岛素、抗生素使用)。对照组58例予0.9%NS加胰岛素混合液外敷溃疡局部;治疗组69例予黄芪注射液加胰岛素混合液外敷溃疡局部。观察2组持续外敷后肉芽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截肢(趾)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不同病情、不同程度相应GT和H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患者的GT和HT均随病情的加重而延长治疗组中截肢或截趾者10例(14.5%),死亡2例(2.9%);对照组中截肢或截趾者18例(31.0%),死亡5例(8.6%),2组截肢(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加胰岛素混合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可显著缩短溃疡愈合时间,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6.
7.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对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身高、体重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并以76例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未并发脂肪肝组相比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均升高(均为P<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血糖偏高及肥胖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以下4组作用:①(IL-1β+IFN-γ)组,②(IL-1β+IFN-γ+D3)组,③D3组,④对照组(DME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NO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胰岛素水平。结果①IL-1β+IFN-γ+D3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分泌IL-4水平增高(P〈0.01)、IFN-γ减少(P〈0.01),IL-4/IFN-γ增高(P〈0.01);②IL-1β+IFN-γ+D3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分泌NO水平减少(P〈0.01);③IL-1β+IFN-γ+D3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胰岛素分泌增加(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减轻IL-1β+IFN-γ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Graves病并胫前黏液性水肿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2例Graves病并胫前黏液性水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例均确诊并治愈出院。结论 本病治疗首先控制甲亢,用皮质激素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抢救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行CRRT抢救的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18例。收集患者首次CRRT前后血生化、全血乳酸、血pH值的变化,统计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首次CRRT前后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乳酸显著下降(P〈0.05),血pH值、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上升(P〈0.05)。18例患者抢救成功1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6.7%,较文献报道低。除1例患者出现颈内静脉导管伤口渗血外,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CRRT抢救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