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西医综合疗法,静脉滴注ATP、辅酶A、维生素C等,连续用药15天为1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参芪五味养心汤口服。两组均以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79.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7 d、14 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7 d、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中出现中间综合征(IMS)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分析AOPP出境368例中发生中间综合征的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给予“有效携氧人工呼吸、氯磷定针、纳洛酮针、肝泰乐针”治疗,死亡率13.9%。结论.AOPP救治中出现中间综合征经积极治疗死亡率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余得芳 《现代保健》2010,(25):72-73
目的 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7 d、14 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7 d、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降脂药、一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波立维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或复诊方式观察2组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的例数及严重出血、胃肠道反应、皮肤瘀点瘀斑、皮疹情况。结果波立维组3个月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多。结论短期(3个月)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有效的预防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例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洋地黄、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纱坦。两组均治疗12个月,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与治疗前比较LVEDD、LVEF、FS均有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别,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F、FS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能够改善CHF患者的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证实,TCD对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协助诊断价值,脑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的改变,与中医中风病急性期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中风病急性期按病位辨证随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疾病程度的加重,反映在平均血流速度上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提示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逐渐加重,代偿能力进一步减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