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 为辖区托幼机构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伤害、事故监测数据, 分析在园儿童伤害、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12年期间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0.43%, 伤害类型主要为跌伤, 其发生率为0.22%~0.48%, 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32, P=0.01);事故类型主要为骨折, 近4年来发生率为0.04%~0.10%。结论 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低, 防止儿童跌伤和骨折是伤害干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制问卷对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604名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分别有41.2%.59.3%,70.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途径传播,只有16.1%,20.9%,23.0%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握手传播;只有20.4%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学习;2.3%的学生报告有过性交行为.结论 农村初中学生缺少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急需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何舒青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158-1160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躯体虐待行为的发生情况,为促进幼儿园及社区逐步建立儿童躯体虐待伤害早期预防、监测和干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3个年级全体儿童的家长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84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最近l a里,有65.2%的家长对孩子实施过躯体虐待,分别有34.1%和56.4%的家长实施过非接触性体罚和接触性躯体虐待伤害;轻度接触性躯体虐待发生率为55.8%,重度接触性躯体虐待发生率为8.7%.男童躯体虐待伤害报告率(69.4%)高于女童(59.8%)(x2=7.5,P<0.01);有童年期受虐待经历的父母对子女的躯体虐待行为报告率(69.8%)明显高于童年期无受虐待经历的父母(49.7%)(x2=34.1,P<0.01).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躯体虐待行为较为普遍;男童、父母童年期受过虐待可能是学龄前儿童躯体虐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娟  何舒青  张晓文 《中国校医》2019,33(6):418-420
目的了解西城区托幼园所儿童传染病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2013—2017年西城区托幼园所上报的儿童传染病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托幼园所上报传染病累计1529例,年均发病率为1.85%,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手足口病除2014年发病率较高外,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痘下降趋势不明显,而猩红热呈上升趋势;同一年度,2~3岁组儿童发病率较高,各年龄组年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西城区托幼园所儿童传染病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2~3岁儿童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是重点防控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儿童保护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需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保护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相关知识、开展教育的自信程度和所面临的困难,为做好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7年10月对28名来自教育系统的教师和学生卫生保健人员、民政系统和妇联机构的儿童保护人员以及儿科医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96.4%的被调查人员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被调查人员对儿童性侵犯问题有所了解,但仍有近半数人员缺少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基本知识,如只有32.1%的人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多为儿童熟悉的人.近半数人员对讲授预防儿童性侵犯基本内容缺少信心或没有信心.相对于其他年级,比较多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内容"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好的接触和坏的接触"、"与他人交往原则"、"安全注意事项"等应该从幼儿园开始讲.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主要困难是担心这种教育不被家长和学校领导接受;缺少专门的培训和系统教材.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急需编写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资料和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发育阶段的教案,重视对儿童保护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和教育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辽宁某农村地区1所学校392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43.4%、36.2%、36.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25.0%、19.6%、16.8%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书、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54.6%)。有76.9%的学生想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调查结果提示我们,要重视农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并通过受教育的学生,向家庭其他成员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7.
何舒青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41-542,545
目的 评价对农村初中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先后对整群选取的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257名(教育组)和332名(等待教育组)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正向态度和技能得分分别由10.91,23.02和2.35上升到23.20,29.70和2.97,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得分增长值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更愿意与家人/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问题.结论 在农村初中生中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拒绝相关危险行为的技能,促进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为进一步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针对2016-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1年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从2.31‰, 1.85‰, 1.12‰下降至1.55‰, 1.07‰, 0.48‰。采用χ2趋势检验方法比较2016-2021年间死亡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3位是其他先天异常(除外先心病和先天愚型)(占18.79%)、早产/低出生体重(占16.36%)、出生窒息(占7.88%)。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例为69.23%~80.00%,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比例为44.44%~71.43%。  结论  应结合主要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性干预及质量管理, 并进一步提升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为在流浪儿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于2006年在郑州和成都对53例13~15岁儿童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53名流浪儿童中,分别有60.4%(32/53)、54.7%(29/53)、35.8%(19/53)和47.2%(25/53)的儿童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异性间性交行为、同性间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41.5%(22/53)、35.8%(19/53)、26.4%(14/53)的儿童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有13.2%(7/53)的流浪儿童回答有过性交行为;7.5%(4/53)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不情愿的。67.3%(35/52)的流浪儿童想了解预防AIDS知识。结论流浪儿童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要重视在流浪儿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并通过受教育的儿童向其他儿童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城区3—6岁儿童体质现状,评价儿童健康状况,为幼儿园体质测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349名儿童,测试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体能素质指标(10m往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结果10m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这5项体能素质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稳定提高,其中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女童大于男童,反映速度力量的网球掷远指标男童大于女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年龄和性别差异,应根据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