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间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的整群抽样的方法,2010—2012年和2018—2019年分别抽取调查对象1 967人和1 130人。采用非连续的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称重法收集和食物频率法对居民开展膳食调查,利用t检验对2010—2012年和2018—2019年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间江西省城乡居民谷薯类食物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t = - 14.816,P<0.001),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由469.2 g降至398.3 g,但城市却呈上升趋势。蔬菜(t = - 22.258,P<0.001)和水果(t = - 11.105,P<0.001)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316.5 g和66.9 g降至240.5 g和48.0 g,但城市居民水果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禽畜肉类(t = 6.591,P<0.001)、水产品(t = 12.531,P<0.001)、蛋类(t = 13.944,P<0.001)、奶类(t = 5.071,P<0.001)和大豆及坚果类(t = 17.880,P<0.001)呈上升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97.6 g、24.0 g、18.1 g、19.5 g和16.6 g增至111.7 g、43.0 g、27.9 g、26.3 g和40.4 g,其中城市禽畜肉和奶类增幅都明显高于农村。油脂类(t = - 18.444,P<0.001)和食盐(t = - 40.029,P<0.001)消费量都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43.8 g和9.1 g降至31.1 g和7.8 g,其中城市油脂类降幅高于农村。结论 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而禽畜肉、油脂类和食盐过高,导致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不足,而脂肪摄入过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大气PM_(2.5)对南昌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8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变化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因素,分析大气PM_(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结果 2014—2018年南昌市PM_(2.5)逐年平均浓度为51、42、43、42、30μg/m~3。空气质量为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天气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均高于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量增幅分别为8.94%、14.95%、18.30%、11.78%。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在当日效应最强,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19%(95%CI:0.12%~0.26%);累积滞后0~7 d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25%(95%CI:0.14%~0.36%)。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在引入O_(3-8h)后,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当日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15%(95%CI:0.09%~0.22%)。结论 2014—2018年南昌市大气PM_(2.5)浓度升高会引起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健走对职业人群身体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慢病防控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南昌市东湖区机关、事业单位95人参加2015年中国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健康干预项目,以健走有氧运动形式进行运动干预。采用清华同方体测仪(BCA-1C)和血压计,于健走前、健走3个月、健走6个月完成3次体测,收集3次体测数据,同时完成健康评估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走前和健走3个月、6个月的人体成分变化中,基础代谢量有所增加(F=5.334,P<0.05),体重(F=8.921,P<0.001)、腰围(F=8.883,P<0.001)、脂肪含量(F=5.193,P<0.05)、肌肉量(F=3.162,P<0.05)均有所降低,且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I(F=2.707,P>0.05)、臀围(F=0.7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摄入量中,大米(F=11.305,P<0.001)、杂粮(F=7.724,P<0.001)、肉类(F=16.043,P<0.001)、鱼类(F=10.194,P<0.001)、蛋类(F=7.055,P<0.001)、奶类(F=6.192,P<0.01)、大豆(F=6.961,P<0.001)、豆浆(F=10.495,P<0.001)、蔬菜(F=10.370,P<0.001)、水果(F=10.377,P<0.001)等指标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活动及睡眠变化情况中,重体力活动(F=7.759,P<0.001)、中等体力活动(F=4.258,P<0.05)、轻体力活动(F=6.566,P<0.05)、静坐等(F=3.442,P<0.05)及睡眠时间(F=4.238,P<0.05)指标比较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持续健走运动对基础代谢量、体重、腰围、脂肪含量、肌肉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膳食结构和质量有较大改善,对正确的生活方式(重、中等和轻强度活动、静坐、睡眠)有较大改善,是有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细化肝转移瘤(HMs)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案,探索最优延迟时间点,从而提高HMs病灶的检出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HMs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6期增强扫描,采用智能追踪技术将常规增强3期细化为动脉早期(22—24s),动脉中期(29~31S),动脉晚期(37~39s),门静脉早期(60-65S),门静脉晚期(80—85s),平衡期(150S)。分析HMs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各个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比较细化后各动脉期或门静脉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并将动脉早、中或晚期与门静脉早期及晚期相互组合,优化检出、诊断HMs的最佳扫描方案。结果:门静脉晚期HMs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的密度差值及CNR达到最大;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组合检出的病灶数目最多。结论: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组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HMs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医院制剂应合理使用蔗糖付俊杰,侯保留(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蔗糖,作为一种甜味剂而广泛应用于医院制剂中。蔗糖有白沙糖,赤沙糖之分,它们的药用功效各自不同。在应用于中药制药或制剂时亦应合理应用。白沙糖性味甘寒,入脾经,具有润肺、生津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西省学生视力状况,为制订更有效学生防近视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西省20所学校3个学习阶段的在校生共8183人进行裸眼视力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习阶段间比较,以中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最高(61.43%),小学生检出率最低(26.15%),小学、中学与大学视力低下率(50.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科学的预防是防治近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查明萍乡学院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危险因素,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个案调查,学校供水系统卫生状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和卫生学分析,采集各种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90例,症状以腹泻呕吐多见,全校罹患率为0.76%;东侧供水系统卫生状况差,消毒措施不到位;使用东侧供水系统与西侧供水系统相比,发病风险RR=6.47(95%CI:3.35~12.49);在病例样本、东侧供水系统水样、食堂从业人员样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II型、札如病毒阳性。结论 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主要是由于供水管路渗漏导致二次供水被札如病毒、诺如GII型病毒混合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9.
引言医学影像增强检查多经静脉高压快速团注大剂量高浓度、高渗透压、高黏滞度的对比剂[1],检查流速常为2.0~6.0 mL/s,甚至更高[2]。注射时压力大、瞬间流速快,若患者血管条件差,留置针材质、型号与注射流速不匹配,反复穿刺,固定不当,易导致对比剂外渗甚至留置针断裂[3]。目前,可用于对比剂高压注射的输注工具种类繁多,主要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血管条件差者也可使用耐高压型中心静脉导管[4]。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营养相关素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选取两个大型企业,随机抽取400名成年人作为城市组调查对象。在江西省南丰县选取两个村庄,随机抽取402名成年人作为农村组调查对象。利用"营养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问卷"对全部802名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相关素养状况评价。结果城市居民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问卷总得分高于农村居民。女性在饮食行为、社会环境影响、总得分方面高于男性,反映了女性对营养更为关注。营养素养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民的营养素养状况逐渐提升,营养知识、营养态度、社会环境影响均在大专及以上组得分最高。结论此次调查反映了江西省城乡普通成年居民的营养素养状况,整体而言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营养素养的高低受城乡、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城市居民、女性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对营养素养是积极因素,应该在今后的营养改善及营养教育活动中加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