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有14例动脉瘤患者在我科行开颅夹闭术,现将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0~65岁。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临床表现多为突发剧烈头痛,伴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道德理念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功能,剖析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现状和成因,探讨其应对措施。指出确立生态道德理念,必须丰富和拓展对医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的视阁。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强化对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的完善、培育良好的医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大大提高,已由过去单纯的疾病求治转向疾病的预防和身心保健等更广泛的医疗服务上.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教育出来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也要求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与人文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阅读,就是一种精神培植,就是个体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及文化涵养的加深.对医学生来说,人文阅读不仅是学生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医德修养和医学职业人格的形成,而且具有深刻的伦理学意义.鉴于医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需要,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阅读,创造阅读氛围、推荐阅读书目、提供阅读条件、指导阅读方法、注重阅读反馈,使医学生通过人文阅读提升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方法,作为现代意义的教学模式形成于20世纪初。当时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教学中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并获得成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改革完善,发展为现在的“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解读家庭伦理道德的启蒙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提出家庭伦理道德环境是医学生最初的"医德场"。分析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对医学生的医德心理、医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宏观、微观以及医学生个体的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家庭育人环境的对策与建议。指出改善医德、医风必须从源头抓起,形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7.
于淼  于景艳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15-1217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剖析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从科学发展视阈强化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实施,这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养成、培育良好的医德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其新的要求,而新形势下教育对象行为方式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所以医德教育要重视敬业教育、乐业教育、勤业教育、精业教育、奉献教育、准则教育及范畴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道德理念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功能,剖析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现状和成因,探讨其应对措施。指出确立生态道德理念,必须丰富和拓展对医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的视阁。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强化对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的完善、培育良好的医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解读地方院校特色办学的内涵,剖析学院针对自身特点科学定位、逐步形成"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办学特色的理性认识过程;回顾依托区域、服务社会、强化特色的实践历程,总结突出"两为"方针独辟蹊径、彰显特色的成果;提出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展特色办学的视阈,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深入发展的新要求,构建"双轨同步"的办学体系,发展特色办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