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保治疗安全,避免差错、纠纷,提高治疗摆位工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方法:探索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用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指导工作方法。结果: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了治疗师的操作程序,提高了技术水平。结论:它使医疗和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483例在我科完成胶质瘤调强放疗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评价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对胶质瘤局部控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已完成调强放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类型、放疗靶区勾画方法和剂量、放疗后病灶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WHO Ⅱ级胶质瘤96例,WHO Ⅲ级胶质瘤148例,WHO Ⅳ级胶质瘤239例。放疗靶区(GTV和CTV)依据传统磁共振T1加权、T2加权图像和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显示病灶及邻近颅内纤维束的关系确定。放疗后89.0%患者头痛、头晕明显减轻,88.2%患者单侧肢体无力明显减轻(从2级恢复到4级)。头颅增强MRI提示64.2%患者颅内局部病灶缩小、水肿减轻,30.0%患者病灶稳定在术后大小。放疗后6月85.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从60或70分上升到90或100分。放疗后部分缓解(PR)64.2%,稳定(SD)30.0%,进展(PD)5.8%。WHO Ⅱ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76.0%,2年平均OS 71.6%,3年平均OS 64.9%,5年平均OS 61.5%。WHO Ⅲ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80.4%,2年平均OS 75.0%,3年平均OS 67.5%,5年平均OS 55.0%。WHO Ⅳ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48.1%,2年平均OS 35.8%,3年平均OS 31.5%。放疗后1年19.9%患者有轻-中度记忆力下降;1.0%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结论: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可有效照射胶质瘤远处浸润的亚临床病灶区,尤其是对未达全切和手术后再次复发的胶质瘤患者起到局部控制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然而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技术指导靶区对胶质瘤患者放疗疗效的长期影响尚需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的运用,寻找最适合控制肿瘤放疗质量的技术。放射治疗中放疗技术的改进,提高肿瘤治疗准确性和重复性。放射治疗师在放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昕  于得全  高宏  梁军  卢飞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2):129-130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动态楔形板物理参数的正确性。方法: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动态楔形板Y1-IN方向15°、30°、45°、60°,固定楔形板IN方向15°、30°、45°、60°,得到相应楔形野的注量图。结果:相同楔形角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的楔形曲线大致重合。结论:二维电离室矩阵可用于验证Varian动态楔形板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照射与体部γ刀照射剂量学应用的特点.方法:分别选取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和体部γ刀照射计划各10例,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高剂量分布、靶区剂量均匀度、正常组织受量和靶区周围剂量梯度变化情况.结果:三维适形照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靶区适形度好,受照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体积大;体部γ刀照射中心剂量高,靶区外有高剂量梯度变化,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结论:结合三维适形照射与体部γ刀照射的剂量学特点,对同一患者,采用三维适形与体部γ刀结合照射的方法,得到较好的高剂量靶区分布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局部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利用Varian加速器上配备的Portal Vision(PV)在放疗摆位中进行位置验证,确定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使用Varian机器上配备的Portal Vision(PV)对数百例患者执行治疗计划前摆位后的体位进行拍片验证,摆位结束后在机架为0°和90°方向上拍摄验证图像,分别将X、Y2个铅门开至10cm×10cm和15cm×20cm曝光2次。结果:将拍出的实际图像用2种方法做出融合比较,统计误差范围。结论:减少了摆位误差,大大提高了照射野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为患者治疗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放疗中呼吸运动对胸腹部肿瘤照射时靶区实际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组织运动幅度下,分别用自动呼吸运动模拟机带慢感光胶片行伽玛刀单靶点模拟照射。获得靶区实际剂量分布图。以得出“靶体积大小修正因子”(Fv)进行比较。结果:呼吸运动对靶区实际剂量分布有影响;呼吸运动幅度越大,剂量分布面积越大。射野最大剂量值越小;运动幅度小于射野半高宽时,高剂量区为椭圆形,且椭圆的短轴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运动幅度大于射野半高宽时,高刺量区被拉长,变为椭圆的长轴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呼吸运动幅度越大,Fv值越大。结论:放疗中必须根据患者呼吸运动幅度大小。修正临床靶区和靶区内剂量。确保放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体部γ刀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小病灶时的剂量分布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情况。方法:选取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条件:病灶大小≤5 cm,10例患者分别设计体部γ刀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分析放疗计划中PTV最小剂量、平均剂量,正常组织肺的受量情况。结果:γ刀组PTV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分别为56.6%、99.8%、76.1%,肺V20、V25、V30、V35分别为7.02%、5.11%、4.24%、3.02%;适形组PTV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分别为94.0%、104.5%、100.2%,肺V20、V25、V30、V35分别为14.08%、10.20、8.42%、7.02%。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5 cm的病灶,体部γ刀在保护正常组织上优于适形放疗,可提高放疗剂量,是一种治疗局部小病灶有效且理想的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剂量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剂量曲线分布的特点;方法: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动态楔形板Y1-IN方向15°,30°,45°,60°;固定楔形板IN方向15°,30°,45°,60°,得到相应楔形野的注量图;Dose1剂量仪测量相同楔形角的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5cm深度的绝对剂量值;结果:相同楔形角的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的楔形曲线大致重合,同深度相同角度的动态楔形板比物理楔形板的绝对剂量值大15%~25%;结论:动态楔形板完全可以替代物理楔形板,提高工作效率和机器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