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如何对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也应用于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肺保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异丙酚在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术后镇痛,对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B组)两组.A组术毕行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B组于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行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复合静脉PCA.比较两组在术后6、12、24、48 h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舒适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pO2,同时记录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麻醉前和术后6、24和48 h的血浆ET水平.结果 ①B组在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且在术后各时间点的BC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②B组在术后6、12、24、48 h的MAP及HR均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③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的嗜睡发生率增高,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SpO2<95%)发生率有减少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④两组在术后6 h的血浆E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值均<0.05),B组在术后6、24、48 h的血浆ET值均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高血压病患者术后ET释放,使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较单独使用舒芬太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也应用于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肺保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异丙酚在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从脑脊液自噬水平探讨右美托咪定缓解老年大鼠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方法:选取 40 只大 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 10 只),对照组、异丙酚组(腹腔注射 80 mg·kg-1 异丙酚)、10 μg·kg-1 右美托咪定组(腹腔注 射 80 mg·kg-1 异丙酚+腹腔注射 10 μg·kg-1 右美托咪定)、20 μg·kg-1 右美托咪定组(腹腔注射 80 mg·kg-1 异丙酚+腹 腔注射 20 μg·kg-1 右美托咪定)。对其进行 Morris 水迷宫(MWM)实验,测试其认知功能,抽取脑脊液进行 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 结果:在麻醉后第 6 天,异丙酚暴露可导致自噬减少,而右美托咪定组可恢复受损的自噬通量。采 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B(LC3B)在脑脊液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异丙酚组大鼠 LC3B 染色较其他三组明 显减少,与 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一致。与异丙酚组相比,10 μg·kg-1 右美托咪定组和 20 μg·kg-1 右美托咪定组的 LC3B 染色均明显增加,与 Western blot 的结果一致。 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大鼠全身麻醉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 用,这种改善作用与老年大鼠脑脊液自噬抑制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静脉全麻行腔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学价值。方法 60例择期行双侧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AES联合静脉全麻组)和对照组(全凭静脉全麻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恒速输注瑞芬太尼的方法维持麻醉,治疗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术毕持续TAES,刺激部位为双侧合谷和内关穴。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min(T2)、切皮前5min(T3)、切皮后5min(T4)、充气30min(T5)、术毕(T6)、拔管前5min(T7)、拔管即刻(T8)、拔管后5min(T9)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T0、T3、T5、T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记录T3、T4、T5异丙酚靶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比较,治疗组T3-4HR降低,T8-9HR升高,T7-9MAP升高;对照组T3HR降低,T7-9HR升高,T1、5、7-9MAP升高,T2-3MAP降低;两组T5-6IL-6均升高,T6TNF-α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T6-9HR降低,T1、4、5、7-9MAP降低,T3 MAP升高,T5-6IL-6降低(P<0.05);各时间点异丙酚靶浓度及总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TAES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适当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胎盘体视学分析,研究比较多巴胺和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选择在
CSEA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分2组:D组(多巴胺组)和P组(去氧肾组)。腰麻注入罗哌卡因16 mg,在腰麻后即泵注升
压药。术中维持血压接近基础值为原则来调整药物泵注速度。运用体视学的方法,探究胎盘绒毛微血管体积密度、长度密度的
改变;查脐动脉血气;行Apgar评分;监测生命体征。结果体视学分析:D组胎盘绒毛间质微血管的体积密度小于P组,差异有
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脐动脉血气:与P组的对比,D组的乳酸值高、pH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
和血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HR组内比较,D组和P组HR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结
论多巴胺有致胎儿缺氧、酸中毒的风险,恰当微泵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能很好保持产妇心率和血压的平稳、且能更好地维持胎盘
微血管的血流量,减少了新生儿pH下降的风险,对母婴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单次插管剂量罗库溴铵(2倍ED95)与单次插管剂量后追加肌松剂两种肌松状态下,中长时程妇科腹腔镜手术操作条件与气腹后呼吸循环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20例.麻醉方式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神经肌肉功能.A组患者诱导后不追加肌松药.B组患者根据肌松监测仪显示出现一个肌颤搐反应时开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T1值在0-10%范围内,手术结束前20-30 min停止肌松药静脉输注.术中记录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舒张压(DBP)、吸气峰压值(PIP)、平均气道压(mPaw)、分钟通气量(MV)、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通过计算潮气量与吸气峰压比值得出肺顺应性指标.根据对手术医生单盲问卷调查评估手术操作条件.结果 气腹建立前后两组HR、SBP、MBP、DBP、PIP、mPaw、PETCO2均明显升高,肺顺应性下降.但两组患者呼吸和循环变化趋势相同,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操作条件类似,两组间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毕拔管和出手术室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干扰较大,但肌松剂并不能改善气腹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干扰作用.诱导时给予的捕管剂量罗库溴铵可以满足中长时程妇科腔镜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静脉全麻行腔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学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双侧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AES联合静脉全麻组)和对照组(全凭静脉全麻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恒速输注瑞芬太尼的方法维持麻醉,治疗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 至术毕持续TAES,刺激部位为双侧合谷和内关穴。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前5 min (T3)、切皮后5 min(T4)、充气30 min(T5)、术毕(T6)、拔管前5 min(T7)、拔管即刻(T8)、拔管后5 min (T9)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T0、T3、T5、T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记录T3、T4、T5异丙酚靶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比较,治疗组T3-4HR降低,T8-9HR升高,T7-9MAP升高;对照组T3 HR降低,T7-9HR升高,T1、5、7-9 MAP升高,T2-3MAP降低;两组T5-6 IL-6均升高,T6 TNF-α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T6-9 HR降低,T1、4、5、7-9MAP降低,T3 MAP升高,T5-6 IL-6 降低(P〈0.05);各时间点异丙酚靶浓度及总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TAES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适当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早孕妇女90例,ASAI~II级,停经6~10周。无心血管疾患,无手术及麻醉药物禁忌。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喷他佐辛30mg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B组:芬太尼1μg·kg-1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C组: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三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均是2mg·kg-1。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术后(下腹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的诱导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离院时间三组没有明显的差异;镇痛效果比较:三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A,B两组占优秀的显著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下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A,B两组显著轻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抑制方面A,C两组显著轻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命体征较平稳。结论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人流术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单纯异丙酚麻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早孕妇女90例.ASAⅠ~Ⅱ级,停经6~10周。无心血管疾患,无手术及麻醉药物禁忌。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喷他佐辛30mg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B组:芬太尼1μg·kg^-1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C组: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三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均是2mg·kg^-1。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术后(下腹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的诱导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离院时间三组没有明显的差异;镇痛效果比较:三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A,B两组占优秀的显著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下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A,B两组显著轻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抑制方面A,c两组显著轻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命体征较平稳。结论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人流术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单纯异丙酚麻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