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3 0 5例ⅠA~ⅡB期宫颈癌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0 ,ⅠB期为 9 8% ,ⅡA期为 18 5 2 % ,ⅡB期为 5 7 14 % ;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8 2 % ,宫颈腺癌为42 2 7% ;宫颈癌高分化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0 ,中分化组为 11 16% ,低分化组为 40 62 %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 <1/ 2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 2 3 % ,≥ 1/ 2组为2 1 88% ;宫颈癌糜烂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7 0 2 % ,外生型为 13 95 % ,内生型为 18 5 2 % ,溃疡型为 41 67% ;宫颈肿瘤≥ 4cm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0 % ,<4cm者为 12 14 % ;手术前予化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7 4% ,未行化疗者为19 5 6% ;手术前行放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4 76% ,未行放疗者为 19 5 6%。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及术前化疗或放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 ,而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输卵管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991~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CAl25水平,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45岁,70%发生于绝经后,90%有阴道出血,80%有阴道排液,80%同时有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超声检查94.1%(16/17)可探及盆腔肿块,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92.3%(12/13)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内平均血流阻力指数(RI)为0.5,范围0.44~O.56。血清CAl25水平测定78.6%(11/14)高于35mlU/ml。结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排液,超声声像图可探及盆腔肿块,肿块内可探及低阻力的丰富血流,血清CAl25可明显增高。上述表现有助于临床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HR-HPV在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在中国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县人桥乡2499例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了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多种筛查技术的联合筛查:包括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查、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以及阴道镜检查等方法。不同方法间遵循独立、双盲原则。对其中任何一项检查异常的妇女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HPV DNA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ybrid capture-2,HC-Ⅱ)对受检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行HPV DNA半定量检测。观察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病变程度与HR-HPV感染的关系以及HR-HPV在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人群中的感染状况。结果:2499例受检妇女中,352例妇女因HPV DNA缺失被排除,其余2147例妇女纳入本研究,共检出无宫颈病变1966例、宫颈鳞状细胞化生81例、慢性宫颈炎271例、CINⅠ82例,CINⅡ37例、CINⅢ59例、宫颈癌3例。HR-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感染率分别为5.1%、54.9%、66.9%、80.5%、94.1%、98.1%、100.0%。HR-HPV检出妇女中总阳性率为20.63%,在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07%、19.66%、21.29%及20.54%。宫颈癌前病变妇女HR-HPV感染率与慢性宫颈炎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万建萍  肖川  梅玉珍 《中外医疗》2008,27(27):114-1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中晚期宫颈癌癌因性支乏的效果.方法 收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对所患疾病己知情.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志者在放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中部分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音乐疗法3种方法 相结合心理护理,使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明显增强,疲乏,焉心呕吐,失眠症状缓解,说明此心理护理方法 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随访教育在宫颈癌三级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随访教育在宫颈癌三级预防(康复性预防)中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150例已出院的宫颈癌患者,按出院序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并建立随访档案。研究组:从身体功能、躯体症状、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经济状况、健康总评价及性生活状况7个方面进行每月一次的电话随访及指导;并通过每3个月专家复诊,填写由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进行生活质量测量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实施随访教育。对照组:行常规随访。分别于出院前及出院后第12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出院后第12个月生活质量总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7±8.33、73.16±10.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康复期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有性生活所占比例研究组为54.3%,对照组为23.2%;性生活平均恢复时间研究组为(3.53±1.41)个月,对照组为(4.87±1.41)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随访教育指导,对改善康复期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性生活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阴道透明细胞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 1972年 1月至 1997年 1月收治阴道恶性肿瘤 132例 ,其中阴道透明细胞癌 12例 ,占 9%。现对 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本病发病原因、发病年龄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生存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阴道透明细胞癌 12例 ,年龄 19~ 6 7岁 ,平均年龄 44.8岁。临床表现均为阴道流血 ,外院行局部肿物切除术 2例 ,癌灶位于阴道上、中段 ,阴道前、侧、后壁各有 4、6、2例。肿瘤最大者 8cm× 6cm× 6cm ,最小 2cm× 1cm× 1cm。按FIGO标准分期 :Ⅱ期 6例 ,Ⅲ期 4例 ,Ⅳ期 2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逐年延长,老年妇女的妇科手术比例也逐年升高[1].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老年患者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而手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则是老年手术患者手术期死亡和术后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115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999年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6.7岁,在获访的90例中,手术病理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97.6%,Ⅱ期的5年生存率90.9%,Ⅲ期61.9%,Ⅳ期0。Ⅰ、Ⅱ期与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Ⅰ级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1%,(1/32),Ⅱ级为5.6%(3/54)Ⅲ级为33.3%(6/20),Ⅰ,Ⅱ级与Ⅲ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组织学分级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381例淋巴转移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8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A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IB期为11.9%,IIA期为16%,IIB期为18.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术前化疗有关(P<0.05),与术前放疗、临床分期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肿瘤体积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情景护理对初产妇情绪状态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兰新  万建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466-2467
目的:探讨情景护理对初产妇情绪干预效果,为寻求更好地护理方法和服务模式提供信息平台,不断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格林伯格(Greenberger)情景、情绪评估法,对自愿接受情绪测评和护理干预的50名初产妇进行心理危机调查与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后50名初产妇对分娩疼痛、分娩时亲人不在身边及产后母乳喂养3种情景状态情绪紧张度分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既通过对初产妇面临的心理危机采取个性化情景护理和亲情服务等干预后,初产妇心理显示紧张值明显下降。结论:情景、情绪评估法可客观、准确、及时了解初产妇心理危机状态及程度;采取情景护理与亲情服务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产妇不良情绪,改变其消极应对方式,不断提高初产妇对分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