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辩证、论治、用药3个方面对南宋名医杨士瀛名著《仁斋小儿方论》中的小儿急惊风的诊治特色进行探讨,认为其特点是:辩证提纲挈领,简捷实用;论治层次分明,园机活法;用药独具特色,尤擅散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编辑在学术信息传播中的特殊选择和判断作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福州350003)丁春编辑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核红校对的全过程中,其自身的素质对稿件的选择和价值判断起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信息评判作用。本文试就编辑在学术信息传播中的特殊选择...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个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规范的研究平台,是关系到中医药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近5年来,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以构建台湾地区中医药科研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5.
许金訇,福州基督教新教派别美以美会女信徒.1884年许氏赴美国学习,1895年回到福州从事医疗工作.1898年底.许金訇被安排到福州城内娲氏纪念医院担任院长职务.对于这位近代中国杰出的女医生,学术界多语焉不详,既有的研究也存在诸多讹误.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2003年4月我科共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患者11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7-63岁,平均31岁。均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打篮球起跳5例,打羽毛球3例,踩空拉伤2例,起跑1例。误诊1例,考虑软组织损伤.误诊时间6d。受伤至手术时间:2h-6d.平均11.5h。  相似文献   
7.
消肿退热汤治疗风热型乳蛾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蛾 ,西医称急性扁桃体炎。以咽喉两侧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特征 ,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为病毒 ,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笔者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以自拟的消肿退热汤加减治疗风热型乳蛾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相似文献   
8.
儿科外感居门诊量首位,易治但又易误治,究其根源多责之于辨证的误区,如重清热轻疏透,重祛邪轻益气,重升散轻通降,笔者兹针对这三个误区提出以下三个观点,希冀能引起同道的重视。 1.辛凉解表当配辛温以透邪 小儿形气未充,肌肤疏薄,卫常不固,易感六淫。六淫以风为先导,有挟寒挟热挟湿之异,但以风寒、风热为常见。且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极易化热,表现为外感高热。若纯用辛温则汗出热虽解,但旋又热复还;若纯用辛凉则汗不易出,邪不尽解,甚有闭门留寇、余热内伏之嫌。盖因小儿表寒或表热者可致原理闭玄府塞。临床观察银翘散作解表主方,似有重清热轻疏透之偏。笔者认为小儿外感总以透邪为要,辛凉辛温并击,以宣畅气机调和脏腑,驱邪达外以平阴阳,用药以  相似文献   
9.
论宋代福建中医药发展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穴代福建中医药发展的地方特色,根据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宋代福建中医药发展有三大特色:(1)人才辈出,形成蔚为壮观的人才群落;(2)文化东移,形成闽版医书的出版中心;(3)泉州海港,成为中外药物交流的窗口,说明宋代是福建古代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康复新液防治FORFIRI方案化疗引起的口腔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舍漱在防治FORFIRI方案引起的化疗性口腔炎方面的作用。方法:治疗组23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每次化疗开始同时给予中药康复新液口服10ml/次,3次/d,连续2周。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口腔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防治FORFIRI方案引起的化疗性口腔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