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成分输血(blood components transfusion)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并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常用的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制品等[1].  相似文献   
2.
心内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所收治的心血管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多端、死亡率高、不确定因素较多,护理工作的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低.作为护理"高危"病人,工作应激危险性高且专科要求极强的心内科护士,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确保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以来PICC置管化疗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70岁。置管时间45~100天,平均76天。16例1次置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6%,4例因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改在对侧重新穿刺置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疗病人的安全管理措施,为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方法: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客观分析化疗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化疗病人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所患疾病的适应性,同时可预防护理意外风险的发生.从而确保了化疗病人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院CCU病房89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护理程序的有机性与监护设备的机械性相结合,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既可预防AMI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使整体护理在监护病房得到应用,为监护病房护士提供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与系统的工作方法,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心电监测技术已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提供了有利依据[1] ,大大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我科利用心电图监测技术对 15 6例大面积AMI的患者进行了全面有效CCU监护 ,获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监测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在CCU病房收治 15 6例AMI患者中 ,男10 4例 ,女 5 2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 6 0岁。其中治愈好转病例 14 6例 ,死亡 8例 ,死亡率 5 12 %。1 2 监护内容及方法 使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EWLETT -PACKARD中心及床旁监护多导联监护器 ,其中中心监护一…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掌握敦化市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病区常驻人口为基本调查对象,以2006年全市成人大骨节病现患调查在册大骨节病人为主要调查对象,排除误诊病例、剔除死亡和迁出病人,填补漏诊病人和新发病人。结果 2007~2010年全市大骨节病患病率分别为0.77%、0.77%、0.77%、0.76%,4年患病率基本无变化,均为老患者,无新发病例,病情稳定;从患病年龄段上,主要集中在40岁和60岁年龄段,占总患病数的86%以上。结论敦化市大骨节病病情稳定,现存患者均为老患者,无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地实现了由个体有偿献血形式和计划无偿献血形式向无偿献血形式的平稳过渡.我市在街头长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使个人志愿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但成为了广大公民的自觉行为,而且无偿献血的一次采集量也正由200ml向400ml逐渐过渡.现将我市近两年来无偿献血的采集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