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刚石表面真空蒸镀的微观现象和实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属铬和铬钛合金进行真空蒸镀。研究了镀膜的形貌、结构和转化行为。利用这种工艺对金刚石实施表面改性,并对金刚石/金属烧结体进行性能考核。结果证明,真空蒸镀对改普金刚石工具的内界面结合强度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高的单质。以金刚石作为磨料的工具在加工工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金刚石切割锯片和金刚石磨具广泛应用在石材生产、市政建设和建筑等行业上。由于天然或合成的工业金刚石尺寸都很细小,直径多在0.5mm以下,因此工具的制作是需要依靠其他物质把金刚石粘合起来,然后在固化反应或烧结过程中使之定型的。 金刚石的内部,原子以典型的供价键连结。在晶体中,碳原子的外层电子按SP~3方式布位,四条杂化轨道(2S,2P_x,2P_y,2P_z)指向正四面体的四角,形成了饱和的、方向性很强的共价结构。使得金刚石拥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但也同时造就了它在物理、化学行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不锈钢/铝/不锈钢层状材料轧制复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轧复合不锈钢/铝/不锈钢层状材料的粘结行为,采用剥离试验、OM、SEM及EDAX等研究了坯料加热温度对界面粘结强度及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523~773K范围内,粘结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温度低于523K时,铝/钢界面为机械结合状态,粘结强度低于7.8Nmm^-1,剥离断口位于其初始界面;温度高于673K后,界面达到近冶金结合状态,粘结强度超过20.3Nmm^-1,剥离断口几乎位于铝基体而非初始界面。钢层变形远小于铝层变形,界面两侧金属剪切流动导致的新表面接触及扩散行为是促使界面粘结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钎焊工艺,以Zn-Al 25作钎料,N2作保护气氛,在一系列工艺条件下,在Al-9Si基体上结合了Al-0.09w(Si) -0.15φ(SiCp)复合材料薄片。表面复合材料化Al-9Si合金零件的制成,为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并对零件的性能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MMCs材料的冲击磨损机理 ,采用单摆划痕法对Al2 O3f/Al 9Si合金耐冲击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在 3m/s冲击速度下 ,随着增强相的体积分数增多 ,Al2 O3f/Al 9Si合金抗冲击磨损性降低。在 4m/s冲击速度下 ,2 0 %Al2 O3f/Al 9Si合金具有最高的抗冲击磨损性 ,而 2 5 %Al2 O3f/Al 9Si合金的抗冲击磨损性最弱。对同一种Al2 O3f/Al 9Si合金材料 ,冲击速度为 4m/s时的耐冲击磨损性优于速度为 3m/s时的的耐冲击磨损性。(2 )在冲击磨损过程中 ,Al2 O3f/Al 9Si合金表面出现严重的犁沟和伴随发生的Al2 O3 短纤维被拉出基体形成空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铬和铬钛合金进行真空蒸镀。研究了镀膜的形貌、结构和转化行为。利用这种工艺对金刚石实施表面改性,并对金刚石/金属烧结体进行性能考核。结果证明,真空蒸镀对改善金刚石工具的内界面结合强度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复铝三层复合板材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热轧复合工艺生产的不锈钢-铝(或铝合金)-不锈钢三层复合板材各组元变形量分布、相互结合强度、深冲性能、显微硬度、力学性能、微区成分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这种包覆型复合材料的变形特点及其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旋涡搅拌铸造法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的界面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SiCp/Al的界面结合为性能良好的冶金结合。SiC颗粒能提高铝基体的拉伸强度 ,同时显著提高铝基体的室温硬度与高温硬度  相似文献   
9.
对金刚石施行铬与钛的真空蒸镀,检验其在金属烧结复合体中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效果,分析为实现高质量表面改性所应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使用铬钛合金对金刚石实施真空蒸镀,在改善性能方面其效果优于单纯镀铬的作用,并且能够克服单独镀钛所遇到的工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