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火烧山油田目前累计的含油污泥量为2.6×10~4 m~3,处理方式为积累到一定量后,统一拉运到环保单位,采用热处理+萃取工艺进行净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运行成本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含油污泥冻胶调剖试验。通过研究稠化剂、交联剂A、交联剂B、油泥含量等不同含量组分的影响,确定了配方体系为:0.3%(w)聚丙酰胺+0.03%(w)交联剂A+0.10%(w)交联剂B+20%(w)污泥。对含油污泥的粒径及耐温性、封堵性、选择性进行的室内评价表明:含油污泥组分的粒径分布较宽(61~830μm);温度升至90℃时,冻胶黏度仍保持在20 000 mPa·s以上;单管岩心封堵率均达到了85%以上;双管岩心的渗透率依次减小(均小于1μm~2),说明油泥配方体系对火烧山油田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将含油污泥冻胶与常规凝胶颗粒配合使用,采用多级段塞注入的工艺技术,优化出了适应火烧山油田的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该技术在火烧山油田共实施13井次,累计处理含油污泥25 543 m~3,节约污泥处理费用741.3万元,井组累计增油共1 988 t,降水615 t,合计产生经济效益506.9万元。实现了低成本处理含油污泥的目的,解决了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氮气泡沫堵水在火烧山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气泡沫堵水技术是在注入液体中掺入氮气使发泡剂发泡,利用气阻效应(贾敏效应),使液体不能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层或高渗区窜流,达到封堵高含水层的目的。从泡沫堵水机理入手,针对火烧山油田H3油藏,进行了氮气泡沫堵水剂配方的优化,分别对发泡剂、稳泡剂、交联剂进行了筛选,并开展了岩芯封堵实验及提高采收率实验,制定了现场单井堵水工艺实施方案,对泡沫堵水段塞组合、施工压力、排量等现场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顺利完成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通辽地区自制的奶豆腐和酸性奶油(乌日莫)为材料,采用稀释涂布法从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得到80株乳酸菌,经鉴定,归属于13个种,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乳酸片球菌(Lactobacillus acidilacticii)、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二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digitalis)、奥塔基乳杆菌(Lactobacillus ottaki)、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表现出高的生物多样性。80株乳酸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为100%;对链霉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00%、80.00%、72.50%;对利福平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中等,分别为51.25%,45.00%;对红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25%、23.75%。此外,76株(95%)的乳酸菌还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准东油田含油污泥固相含量高且不具备处理条件的情况,结合裂缝性油藏水井调剖需要高强度堵剂, 通过添加稠化剂、交联剂、固化剂制备了3种不同强度的含油污泥调剖剂,评价了其悬浮性能、封堵性能和固化强 度。结果表明,准东油田含油污泥中粒径小于425 μm的固相颗粒可以被携带进入地层,污泥利用率达90%以 上。30%含油污泥固相颗粒+0.3%稠化剂的污泥悬浮体系,悬浮时间大于60 min。30%含油污泥固相颗粒+0.3% 稠化剂+0.2%交联剂的污泥冻胶体系,在40~90 ℃范围内成胶强度稳定,在火烧山油层温度55 ℃时,体系的成 胶强度为26.8 Pa·s,矿化度50 g/L以内成胶强度基本不受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剪切性,对岩心的封堵率 大于85%,突破压力大于6.8 MPa。30%含油污泥固相颗粒+0.3%稠化剂+0.2%交联剂+0.6%~0.7%固化剂的污 泥固化体系,所形成的固结体的抗压强度为4.6 MPa。3种污泥体系的强度不同,组合使用可以实现对裂缝油藏 的有效封堵。现场规模应用36井次,累计处理含油污泥31186 m3,节约污泥处理费用1500万元,井组累计增油 7956 t,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了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滴水泉油田井区八道湾组油藏储层为中粗喉道、中孔、中等渗透性、非均质性较强的储集层,构造底部受油水边界控制。油藏2011年采取同步注水开发,投产后油井含水上升快,注入水窜严重。2012年实施调剖、优化注水等措施,措施初期取得一定效果,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但整体见效时间短。同时,注入水窜严重,水驱波及体积降低,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有所降低。经过多次调剖仍未抑制含水快速上升的趋势,如何进行水窜治理是目前工艺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地质工程研究结果,提出了调堵一体化区域治理工艺技术。由单一水井调剖转变为油水井双向综合治理。措施后平均单井增油55.4%,措施有效期延长366%,区块整体含水上升率下降37.5%,累计多产油6300 t。从实施效果来看,调堵一体化技术适应该区中高渗透率砂砾岩油藏特点,为同类油藏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沙南油田油藏中部注水压力高,调剖空间小,使用聚合物凝胶调剖后容易使水井注水压力上升过高造成欠注,因此,需要开展新的调剖工艺的研究。根据聚合物微球调驱特性,对聚合物微球膨胀性能、封堵率、耐温抗盐能力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在室内模拟沙南油田油藏条件对3种聚合物提高采收率能力等进行了室内评价。优化出了聚合物微球现场应用的工艺参数,编制了现场施工方案。该工艺在沙南油田现场应用16井次,应用结果显示,16口井单井注水压力上升0.5~4.5 MPa。其中,可对比井次13,有效井次11,措施有效率84.6%,起到了较好的稳油控水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慧玲  胡红萍 《硅谷》2011,(21):111-111,126
Dijkstra算法是求加权图中从某一源点到其余各点最短路径的算法,通过对传统的Dijkstra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算法,使其适合应用于求公交换乘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烧山油田开发面临的水淹水窜问题,结合火烧山油藏的具体特征,应用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研究方法,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矿场试验,分析试验结果,不断调整并优化调剖方案。2009年在火烧山H2、H3、H42油藏采用多段塞复合调剖工艺共计24井次。实施结果表明该工艺与火烧山油藏适应性较好,能有效对大裂缝、大孔道水窜通道进行封堵,并能有效的控制油田含水上升,对油田的稳油控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2009年11月底累计增油5406.9t、累计降水3451.6t。  相似文献   
9.
沙南油田具有高温高矿化度、低渗水敏的地质特征。近年来,水驱动用程度逐年递减,稳产形势较为严峻。为改善这一状况,在沙南油田沙丘5井区开展了凝胶聚合物调驱一体化先导性试验。先用耐温耐盐凝胶复合有机颗粒调剖剂对水井进行充分调剖,再注入0.3%(w)的驱油剂进行驱油。实施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试验14井次中有效12井次,有效率85.7%,累计增油3 069.6t;与非实验区相比,实验区的水平综合递减明显减小。调驱结合的方式对控制递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优选的生物酶注入地下油层后,经过一定时间就地繁殖会产生酸、气等一系列代谢产物,能改变地层和油藏原油的物化性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针对火烧山、北三台油田等低渗油田高碱、高盐、高矿化度的特点,开展的油藏适应性实验表明,生物酶能够在较苛刻的条件下正常代谢生长。通过生物酶岩心驱油对比实验发现,生物酶能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在现场的油井、水井上分别进行的生物酶驱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