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得胜  魏萌  闫宏  王引珠 《热力发电》2020,49(12):120-127
以自主设计的单级动调轴流模型风机为研究对象,在动叶角度为0°工况下利用数值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后导叶安装角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导叶安装角负向偏转(?=–40°)会显著降低模型风机和叶轮级的性能;与后导叶正常状态相比,后导叶安装角度异常会导致模型风机全压系数最高降低35.3%,模型风机效率最高降低28.9%;在模型风机最高效运行点(φ=0.19),后导叶安装角度异常会导致模型风机叶轮级全压系数降低27.2%,模型风机叶轮级效率降低24.9%;后导叶负向偏转性能优于后导叶正向偏转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经验方腰突1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本院门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5例,使用中药经验方腰突1号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使用传统中药经方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0天、20天、30天使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治疗10天后研究组治愈2例(3.6%),显效9例(16.4%),有效17例(30.9%),无效27例(49 1%),总有效率50.9%;对照组治愈0例(0%),显效5例(9.0%),有效13例(23.6%),无效37例(67.3%),总有效率32.7%(p<0.05).②治疗20天后,研究组治愈9例(16.4%),显效20例(36.4%),有效11例(20.0%),无效15例(27.3%),总有效率72 7%;对照组治愈4例(7.3%),显效8例(14.5%),有效14例(25.5%),无效29例(52.7%),总有效率为47.3%(p<0.05).③治疗30天后,研究组治愈16例(29.0%),显效25例(45.5%),有效8例(14.5%),无效7例(12.7%),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治愈7例(12.7%),显效13例(23.6%),有效17例(30.9%),无效18(32.7%),总有效率为67.3%(p<0.05).结论:运用中药经验方腰突1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疗效确切,易于实施,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转压气机三维掠动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三维掠动叶降低对转压气机二次流损失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对转压气机气动性能,基于近似函数与遗传算法,针对某对转压气机双排转子在整机环境下进行三维掠动叶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成功的得到了双排“S”形掠动叶,结果表明:三维掠动叶有效改善了双排动叶吸力面径向二次流,减小了吸力面低速区,提高了对转压气机性能,优化工况点整机效率提高0.6%,全工况范围内效率均有所提高;三维掠动叶提高对转压气机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其对径向负荷分配的重新调整,将叶展下方流动较差区域负荷移至叶展上方,改善流场的同时保证对转压气机负荷不变。   相似文献   
4.
陈得胜  彭旭东  张虎  郑金  张国富 《风机技术》2017,59(6):37-40,48
湿式电除尘器进口烟气流动的均匀程度对除尘器电耗和除尘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国内某320MW机组脱硫塔至湿式电除尘器段烟道,提出了一种导流板和均流板的布置方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原始烟道和优化方案分别进行了计算。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与原始烟道相比,导流板和均流板布置方案不仅明显改善了烟道内部流场的均匀性,而且大幅降低了烟道进、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5.
陈得胜  白新奎  张振民  马翔   《热力发电》2021,50(10):142-149
以自主设计的单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三维气动优化设计模型,在设计点对后导叶进行三维气动优化生成优化叶型,并运用全通道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后导叶优化前后的风机整体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与原始叶型相比,设计点优化叶型风机效率提高了1.1%,风机全压提高了2.1%;非设计点风机效率提高了8.6%,风机全压提高了20.3%。通过进一步对叶轮级内部流场分析可知,无论是在设计点还是在非设计点,优化叶型较原始叶型不仅表现了更强的抗气流分离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叶栅通道内低能流体团的径向迁移,因而优化叶型显著减少了叶栅通道内部的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三维掠动叶降低对转压气机二次流损失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对转压气机气动性能,基于近似函数与遗传算法,针对某对转压气机双排转子在整机环境下进行三维掠动叶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成功的得到了双排“S”形掠动叶,结果表明:三维掠动叶有效改善了双排动叶吸力面径向二次流,减小了吸力面低速区,提高了对转压气机性能,优化工况点整机效率提高0.6%,全工况范围内效率均有所提高;三维掠动叶提高对转压气机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其对径向负荷分配的重新调整,将叶展下方流动较差区域负荷移至叶展上方,改善流场的同时保证对转压气机负荷不变。 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三维掠动叶降低对转压气机二次流损失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对转压气机气动性能,基于近似函数与遗传算法,针对某对转压气机双排转子在整机环境下进行三维掠动叶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成功的得到了双排“S”形掠动叶,结果表明:三维掠动叶有效改善了双排动叶吸力面径向二次流,减小了吸力面低速区,提高了对转压气机性能,优化工况点整机效率提高0.6%,全工况范围内效率均有所提高;三维掠动叶提高对转压气机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其对径向负荷分配的重新调整,将叶展下方流动较差区域负荷移至叶展上方,改善流场的同时保证对转压气机负荷不变。 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三维掠动叶降低对转压气机二次流损失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对转压气机气动性能,基于近似函数与遗传算法,针对某对转压气机双排转子在整机环境下进行三维掠动叶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成功的得到了双排“S”形掠动叶,结果表明:三维掠动叶有效改善了双排动叶吸力面径向二次流,减小了吸力面低速区,提高了对转压气机性能,优化工况点整机效率提高0.6%,全工况范围内效率均有所提高;三维掠动叶提高对转压气机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其对径向负荷分配的重新调整,将叶展下方流动较差区域负荷移至叶展上方,改善流场的同时保证对转压气机负荷不变。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