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SI住宅是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住宅产业化特点住宅建筑体系。为使CSI住宅更好地发展,详细阐述CSI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的构成和结构特点,并通过比较KSI和CSI住宅排水管线的设计特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制冷循环.选取不同的冷凝压力将对系统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丙烷(R290)和异丁烷(R600a)组成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为例.按照饱和压力与R12的相近原则选取三组配比,并根据饱和温度对应的泡点压力,露点压力及饱和温度对应的泡露点压力的算术平均值,分别对这三种冷凝压力下的冰箱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计算.其结果得到,当以饱和温度对应的露点压力作为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且R290/R600a的质量比在0.6/0.4时,系统有较好的性能参数,理论COP值优于R12系统4.0%.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建立空调换热器分布参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而对R22替代制冷剂R32、R410A、R407C和R290在翅片管冷凝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迎面风温和风速下冷凝器的流动和传热规律。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无论增加迎面风温或风速,R407C单位面积换热量,压降和质量流量最大;R290和R32压降和循环质量流量均小于R22;R410A虽然压降较小,但循环流量大;R290循环质量流量较R22小40%左右,且R290换热温差较小,换热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1台制冷量为2.5kW的家用空调器进行研究,建立该空调器稳态分布参数仿真模型。研究系统中各部件的制冷剂分布情况:冷凝器中制冷剂分布最多,随着充注量的增大,冷凝器中制冷剂量增大,份额由38.6%变化到62.1%,而其他部件中制冷剂量基本保持不变。从各部件充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充注量与系统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当充注量增加时,系统冷凝温度、冷凝压力、排气温度、过冷度增加,蒸发压力略有下降,质量流量减小,COP值先增后减。重点研究充注量、COP和过冷度3者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型混合制冷剂R1270/R152a/R13I1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制冷剂R22的替代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R1270/R152a/R13I1。基于Refprop8.0,对R1270/R152a/R13I1的基本热物理性质和制冷系统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标准工况下,R1270/R152a/R13I1混合制冷剂的COP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均与R22相当,非常有利于直接灌注式替代;在变工况下,R1270/R152a/R13I1的滑移温度较小,性能优于R407C,单位容积制冷量与R407C和R22相当,是一种优良的R22替代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制冷剂R22的替代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R1270/RE170/R13I1。基于Refprop8.0,对R1270/RE170/R13I1的基本热物理性质和制冷系统循环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标准工况下,R1270/RE170/R13I1混合制冷剂的COP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均与R22相当,非常有利于直接充注式替代;在变工况下,R1270/RE170/R13I1的滑移温度较小,性能优于R407C,单位容积制冷量与R407C和R22基本相当,排气温度和压比均低于R22和R407C,是一种优良的R22和R407C制冷设备的替代物,具有充注式替代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特性,探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对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沿程温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冷凝器换热模型,对不同沸点差的二元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值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换热流体间的沿程传热温差出现极值点;混合工质中富含低沸点组分时,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小传热温差;反之,存在最大传热温差;混合工质沸点差增加,滑移温度的限制条件之差增大,窄点现象增强.  相似文献   
9.
节约能源作为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上海是能源需求的特大型城市,为使上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海轻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针,五年来,万元工业决产值能耗逐年递减,从1996年的0.293吨标煤下降到2000年的73万吨标煤,2000年资源节约价值量达8000万元。通过实施节能依法管理,加强能源统计和信息交流等基础管理和加快科技进步等途径,降低了企业的行动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毛利率,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CO2跨临界循环能效低、排气压力高的问题,将天然工质N2O用于跨临界循环,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比较了CO2和N2O用于二级蒸气压缩跨临界循环的性能,并分析了回热效率对于CO2和N2O系统能效Ccop和最优高压侧排气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2O用于二级蒸气压缩跨临界制冷循环中的综合性能要优于CO2,在所选定的工况范围内,N2O的Ccop值比CO2最多提高13.3%,最优高压侧排气压力最多降低17.7%。回热效率对于CO2和N2O系统的最优高压侧排气压力几乎没有影响,回热循环对于CO2二级压缩跨临界系统的能效提升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