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病毒的电镜图像微机自动识别初探钟卫洲,张文峰,张治平,唐建客,邓海凡,袁爱华,邓红(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430071)(国防科技大学四系406室)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图像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应用这一技术,试图在H—7000F...  相似文献   
2.
游离细胞的扫描电镜(SEM)标本制备方法张治平,钟卫洲,袁爱华,邓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生物游离细胞的扫描电镜标本制备,近些年来已有很多的改进方法,如已报导的有膜吸附、滤纸折叠过滤、样品台表面吸附等,其改进之处主要是解决样品...  相似文献   
3.
中应变率加载下云杉各向异性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速加载INSTRON设备对云杉开展100 s-1~102 s-1中应变率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沿顺纹、横纹径向、弦向、以及径(弦)切面内与顺纹呈15°、30°、45°、60°和75°夹角方向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随着加载方向由顺纹向横纹径(弦)向变化,材料屈服强度逐渐减小,应力-应变曲线塑性流动段由"塑性软化"向"塑性硬化"转变;试件沿不同方向压缩屈服强度表现出较强应变率敏感性。冲击压缩下云杉宏观破坏模式与加载方向相关,沿顺纹方向加载时,试件中部向外膨胀,产生褶皱、纤维屈曲折断;当载荷方向与顺纹夹角逐渐增大时,材料失效模式体现为木材纤维分层滑移、撕裂。采用简化Hill强度理论对中低应变率下云杉空间屈服行为进行了理论描述,不同应变率下云杉空间屈服面为椭圆柱曲面,屈服曲面半径长度随应变率提高而增加。实验与理论分析表明,云杉沿空间不同方向具有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屈服强度受应变率和加载方向影响较大,而破坏模式则主要依赖于载荷方向。  相似文献   
4.
抗事故包装箱的跌落冲击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事故包装箱冲击分析技术,实现抗事故包装箱设计的高速碰撞分析。方法基于对抗事故包装箱冲击响应的初步认识,确定冲击跌落的计算方法。深入研究冲击跌落计算方法中接触、沙漏等问题,确定避免接触失效和沙漏能偏大的计算方法。针对不同的材料类型确定对应的本构关系。建立模型试验,校验跌落冲击分析方法中的接触控制技术、沙漏控制技术和材料本构模型。结果建立了抗事故包装箱的冲击分析技术,获得了抗事故包装箱模型件高速碰撞时的动力学响应。结论模型试验及其数值分析表明此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气动力非线性,采用三阶活塞理论计算气动力,基于Von Karman薄板理论建立了超音速气流中二维受热薄板的气动弹性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在模态空间对方程进行了离散,分析了气动力非线性对壁板热屈曲和颤振幅值的影响,采用Lyapunov间接法分析了受热壁板的稳定性,并确定了壁板颤振边界。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在时域...  相似文献   
6.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某跌落塔结构在给定静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同时基于半无限空间爆炸相似律公式计算了30 kgTNT爆炸超压对跌落塔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静载作用下跌落塔结构承受载荷较小,承受最大Mises应力为5.91 MPa,塔体结构单根支柱所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约为4.3 MPa,最大压缩载荷约为4.6 MPa; 30 kg TNT在跌落靶面爆炸产生的超压对跌落塔结构作用较小,不会对跌落塔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同时讨论了风、雪压对塔体结构的影响,表明塔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严酷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结构复位性通常以其残余位移来体现。提出了基于位移响应积分均值法求残余位移的公式,并进行了相关数理统计分析;通过无支撑和偏心支撑钢框架及新型楔块一支撑钢框架地震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了3种钢框架的复位性。结果表明:楔块一支撑钢框架的复位性优于无支撑和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位移响应积分均值法与重启动分阶段计算的残余位移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用于实际钢框架结构的复位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分支,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型材料与新的器件制备策略的不断开发,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力学与电学性能不断被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相较于其他传感器,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响应快的优势。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优化主要通过改变器件的结构参数来实现,如电极有效正对面积、电极间距、有效介电常数等。主要方法策略包括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新型微结构设计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主要优化原理有四种:(1)通过改变电极表面粗糙度来改变电极有效正对面积;(2)在电极或介电层中引入空气层以降低弹性模量;(3)在介电层中引入空气或高介电常数材料来改变有效介电常数;(4)通过复合材料在介电层中形成微电容以改变总体电容变化。在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优化研究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高灵敏度与宽检测范围之间总是存在一种制约关系。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尤其是低压范围,灵敏度提升往往会使器件较易达到压缩饱和而使检测范围有限,即线性度较差。近年来,研究者们着眼于高灵敏度与宽检测范围之间的制约问题,对介电层的梯度结构设计及混合响应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