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针对米巴赫焊机液压伺服系统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现象,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在分析与总结现有米巴赫焊机液压伺服系统故障排除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模糊诊断算法搭建了米巴赫焊机液压伺服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软硬件平台,并将其用于米巴赫焊机液压伺服系统的实际工作。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系统能精确判别系统故障的原因、现象及类型,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故障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孔径测量系统检测速度不够高和不可灵活定制的不足,课题组提出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单片机的孔径测量系统.课题组设计了孔径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介绍了该系统的核心模块控制原理;采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  相似文献   
3.
根据串联结构状态转移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STC89C52为核心的步进移位控制器。详细论述了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给出了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电路结构、控制程序流程和整体电路结构。实际应用表明,控制器具有工作可靠、性能稳定、功率损耗低等优点。在单机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或技术改造中,是一种具有推广前景的新型控制器。  相似文献   
4.
"缝纫机控制器的检测与调试"作为服装机械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有拆装、检测、调试缝纫机控制器的实战经验,课程研究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模拟企业的真实职业教学情景。本文阐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缝纫机控制器的检测与调试"课程开发思路,提出有效性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PL3000的学生公寓控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PL3000单片机的由多功能单相电能表构成的集中式智能控电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原理图,同时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公寓用电管理难和安全隐患多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V HDL是硬件电路设计的首选语言之一,论文结合V HDL的特点,阐述了在应用V HDL进行硬件设计中遇到的几个常见问题,解释了V HDL语法难点,指出了在应用其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论文提出的几个问题对V HDL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马立新  金珍珍 《热加工工艺》2012,41(14):234-236,229
电阻炉温度系统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大滞后等特点,炉温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用基于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适应性差,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采用模糊算法与PID控制相结合的自适应PID控制,利用计算机把人对系统的调整经验形式化、模型化,构成查询表,根据系统当前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运用模糊推理和决策,实现PID参数自整定,提高控制精度。基于Matlab平台构建炉温控制系统仿真电路,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有PID控制的优点,同时鲁棒性和抗干扰性明显优于PID控制,且超调量小,动、静态性能良好,响应时间短,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用移位器解决状态转移图可以绘制成为“无分支串联结构”模型生产设备的PLC程序设计问题,提出了用移位器解决状态转移图具有“无分支串联结构”特点的生产设备多功能程序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移位原理的并联型步进控制器的设计思路,该步进控制器以CMOS-CC4015集成电路组成的"1"型环形移位器为核心,配合控制器输入/输出电路、移位器控制端电路等,共同实现并联结构顺序控制要求。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器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性能稳定、故障率低、能耗少、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控制器外围线路连接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在单机自动化设备的步进控制中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重情况,为GDM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700例。通过病历查询获取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各时期体重以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与非GDM孕妇及IOM标准比较,分析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妊娠期各阶段增重情况。结果:与非GDM孕妇相比,GDM孕妇其生产年龄、孕前BMI、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各阶段增重及总增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妇早孕期增重过快会增加GDM的发病风险(OR=1.187,95%CI 1.090-1.293)。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其孕24周后增重及总增重均较非GDM组更少(P <0.05),与IOM标准比较,两组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仅孕前体重正常组的GDM孕妇早孕期及孕12~24周增重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IOM标准比较后的各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新生儿体重分组,排除早产的47例孕妇,发现各组间母亲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早孕期体重管理有助于降低GDM的发病风险。对于已确诊GDM的孕妇其24周后体重增长普遍低于非GDM组及IOM标准,其适宜增重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