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胶囊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毛华军  晏华  谢家庆 《功能材料》2006,37(7):1022-1026
首先介绍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组成,并就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改进、性能表征以及在能量利用和热交换领域、温度控制领域和军事领域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助剂类型和后处理工艺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会影响微胶囊形成,加入4.0%的表面活性剂得不到微胶囊,而在不加助剂或加入聚乙烯醇时能够得到较高微胶囊化率的微胶囊。制备石蜡微胶囊必须考虑后处理工艺的影响,需依次用热水、乙醇和热石油醚洗涤才能除去未包覆石蜡。通过对微胶囊合成过程的分析表明,要形成石蜡微胶囊,必须使生成的物质具有在石蜡液滴表面富集的能力。尿素和甲醛反应生成的缩聚产物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逐渐移动到两相界面,在水相中进一步反应、沉积,包覆石蜡形成微胶囊。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具有特殊用途的方形开口镉镍蓄电池的大电流及低温放电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蓄电池配套复合电解液的研究.试验表明:在浓度为1.30 g/ml的K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LiOH.H2O、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乳化剂能有效改善蓄电池大电流及低温放电性能,使蓄电池在-10℃的低温下起动放电电压达到19V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对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效果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桐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h。通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与市售的压榨桐油折光指数、碘值以及酸值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种简单的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成功的制得了纳米CeO2.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所得样品的结构。初步研究了纳米CeO2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纳米CeO2的粒径分布均匀;纳米CeO2前驱体表明吸附有表面活性剂AOT,这有利于纳米粒子的分散;经煅烧后的纳米CeO2属于立方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种简单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环己烷-氨水微乳液体系制得了纳米La2O3.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粒径分布仪、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所得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纳米La2O3的粒径分布均匀;纳米La2O3前驱体表...  相似文献   
7.
石蜡为芯材的微胶囊的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为囊芯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并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热稳定性、热焓值和壳结构.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影响石蜡微胶囊相变潜热和平均粒径的主要因素包括芯壁材料比、搅拌速度、温度、系统改性剂PVA(聚乙烯醇)用量等;最佳工艺条件为囊壁比 0.78:1 ,反应温度70 ℃,搅拌速率2500r/min,系统改性剂PVA用量0.26g,pH=2.0~3.0.  相似文献   
8.
环糊精改性聚乳酸(PLA-β-CD)是一种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生物材料.考察了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材料在蒸馏水中的pH值变化和在pH=7.4 PBS中的失重率变化.结果表明,PLA-β-CD与PLA的降解行为相似,PLA-β-CD的分子主链没有被破坏,没有出现引入酸酐导致材料酸性进一步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用一种配体(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乙酸)和镧离子(Ⅲ)构建了一种新的催化体系,并用于催化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BNPP)水解裂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BNPP的催化水解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催化体系与其他相似的镧离子体系相比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水溶性和稳定性,在这一体系作用下,BNPP催化水解的速率比其自水解的速率提高了107倍左右。光谱分析表明,催化体系的活性物种是由镧离子和配体构成的大环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桐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对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效果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桐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h。通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与市售的压榨桐油折光指数、碘值以及酸值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