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OVT域宽方位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是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的配套技术.以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为核心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蕴含的地质信息和流体信息,可更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本文以OVT域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线,首先简要介绍OVT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探讨OVT技术对常规地震资料解释带来的革新及在OVT域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必要性;然后对基于方位角-炮检距叠加模板的OVT道集动态分析与叠加、OVT道集多尺度(多入射角)和多方位分析、OVT域AVO分析和OVT域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四种面向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理论分析及在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实例效果均表明,本文提出/倡导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突破了常规叠后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局限性,基于OVT道集可实现高精度各向异性分析,显著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和裂缝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向复杂地表、面向多类型地质目标、面向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地球物理技术正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精度要求,理清需要我们突破的关键技术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地球物理服务公司实现产业转型,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勘探中,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构造埋藏深度,提出了属性模型速度建场方法。该方法充分 考虑了对速度有较大影响的地层单元,应用区域地质、岩石物理性质、压实等资料,结合地震资料,更 加精细和客观地建立速度模型。属性模型速度建场方法在某三维勘探区的应用,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地震速度不准造成速度建场误差大的问题,可应用于油田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 地区。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重、磁、电、化等非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在许多环节上仍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为提高非地震资料解释水平,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与地震资料联合应用,本文借助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解释地震资料的思路,采用内插的方法将不规则的非地震资料数据转换成规则数据,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上实现了非地震资料的自动解释。通过电法、重力等实际资料的工作站解释,证实了其可行性,可为非地震资料的工作站解释以及与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6.
深度学习为传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智能化解释技术。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很少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为此,面向中、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着力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解释技术工业化落地。在开发智能化软件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较强资料适应能力的智能化层位解释与断层检测技术,在大规模连片资料层位解释、复杂断块精细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的自动解释技术相比,该技术的层位解释效率提高8~20倍,断层识别精度相对于相干、曲率属性等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能完全取代原有的自动解释功能,基本实现了构造解释的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