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蔓延高温合成TiNi多孔体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新型的生体材料,本文对自蔓延高温合成TiNi多孔体合金——人造骨材料进行了研究。以单质钛粉和镍粉作原料,在氩气保护条件下,采用预热点燃模式和热爆模式制得了不同形态的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样品的孔洞特征和相组成,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参数与样品表面形貌和孔隙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SHS法制备TiNi多孔体合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单独与复合添加V/Nb/Al元素对Q345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规律。以ASTM晶粒度级别等于6.0定义实验用钢的实用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结果表明:和Fe-V处理相比,以VN12进行微合金化可使Q345钢的奥体氏晶粒粗化温度提高约40℃;和Fe-Nb处理相比,Nb和V复合加入对Q345钢晶粒粗化温度无显著影响;Al微合金化Q345钢中复合添加微量Nb对其晶粒粗化温度无明显影响。Nb、V、Al的抗奥氏体晶粒粗化能力依次为:Nb>Al>V。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GH909板材的焊接工艺及使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EDX分析研究了GH909板材在TIG焊后不同热处理工艺焊缝析出相的变化规律,对提高GH909板材TIG焊接接头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形成的相有针片状ε/ε″相、γ/Laves低熔点共晶相,且都在γ晶间分布;焊缝中心低熔点共晶相所占比例均比离焊...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处理和热模拟试验探究温度与变形量对GH5188钴基高温合金薄板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对不同热成形工艺下的GH5188钴基高温合金进行分析表征,探索优化GH5188钴基高温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工艺。研究表明,热处理温度为1050℃时重合位置点阵(CSL)晶界比例最大,此时样品中产生大量∑3晶界及其他低∑CSL晶界,且有汇聚成晶界团簇的趋势。CSL晶界的数量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减少,小角度晶界比例随之增加,孪晶趋向于沿纵向排列。热成形后,∑3晶界比例峰值所对应的温度由1050℃下降至1000℃,热成形条件为1000℃、 10%变形量时, CSL晶界比例最大,达到43%。∑3晶界占CSL晶界总体的70%以上,其特征分布是晶界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Ti在热轧高强带钢中的析出相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伸实验、电镜观察、化学相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了700 MPa级高钛高强度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分布特点和Ti在钢中析出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钢卷纵向力学性能分布不均,钢卷中部屈服强度大于外部约89 MPa;钢卷中部Ti的析出率明显高于外部;钢卷中部碳氮化物析出相中细小颗粒的比例(即空间弥散度)明显高于外部,析出相中60 nm以下颗粒的质量分数是外部的2.42倍.经计算,得到中部和外部10 nm以下Ti的碳氮化物析出强化量差为38 MPa,小于10 nm细小粒子的强化作用显著,是造成钢卷中部和外部二者强度差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阴极气膜微弧放电沉积ZrO2-Y2O3陶瓷涂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阴极气膜微弧放电沉积制备ZrO2-Y2O3陶瓷涂层,利用水溶液中阴极气膜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的能量,使在阴极表面形成的沉积物直接烧结为陶瓷涂层。研究了沉积涂层的影响因素和涂层形貌及结构。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ZrO2-Y2O3陶瓷涂层表面光滑、与基体结合致密、成分和相结构均匀,是一种由Y2O3部分稳定的ZrO2陶瓷涂层。通过测试阴极气膜放电过程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电位在两电极间分布,分析了阴极气膜放电沉积陶瓷涂层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GIMS中的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靖  薛润东等 《轧钢》2002,19(2):9-11
在总结以往孔型设计系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一套既能满足CIMS集成要求,又能作为独立软件包满足设计院和轧钢厂使用要求的简单断面型钢孔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践证明,使用该系统使产品开发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5天,产品负偏差率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8.
采用显微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定、EBSD分析的方法,研究了TIG焊接热输入对1.2 mm厚的SAF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焊缝中,随着热输入由110 J/mm增加至156 J/mm,铁素体晶粒尺寸由90μm增至200μm,晶粒的粗化减少了奥氏体的形核位置,同时热输入的增...  相似文献   
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电子万能试验机对CN1515奥氏体不锈钢管的冷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晶粒由等轴晶逐渐沿轴向拉长,小角度晶界比例逐渐增大,退火孪晶比例逐渐减小。相同变形量下,冷拔使晶内出现了更多的孪晶带,且{001}<101>织构更加明显。冷加工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试样的强度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均匀伸长率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并在15%变形量后趋于稳定。对于力学性能而言,变形量的影响比变形方式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00Cr12N iNbTi铁素体不锈钢进行加热、粗轧、精轧及卷取过程的模拟实验,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化学相分析及热模拟等方法对试样中析出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到1140℃,保温0、45和90 m in后,粒子主要为TiN,Ti的固溶率为66.3%,N的固溶率为1.3%;从粗轧到精轧,微米级的小颗粒减少,大颗粒增多,颗粒平均尺寸由1.8μm增大到3.2μm,有聚集长大现象;在热轧过程中微米级粒子形貌为方形或球形,基本保持稳定;纳米级的(Nb,Ti)C颗粒在精轧阶段开始析出,卷取保温及缓冷至室温过程中大量析出,多分布于晶界及晶内处,在较高温度下卷取会析出较多的纳米级(Nb,Ti)C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