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大分子表面处理剂(LMPB—g—MAH),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改性前后的纳米AIN运用IR、TEM、TGA、粒径分析、接触角、沉降实验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MAH)已经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当马来酸酐(MAH)的接枝率为9%~11%,用量为10%-12%时,处理后的纳米AIN粉体,颗粒粒径最小,有效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当改性后的纳米A1N以0.2%(质量分数)分散于长城润滑油(H-286)中,可明显提高其抗磨减摩性能及承载能力,极压值由1000N提高为1376N。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密度、大比表面积的纳米Si O2为成核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EVA/NBR)为增韧体,通过模压交联发泡制备了高弹性的聚丙烯(PP)发泡材料。研究了EVA、NBR添加量对PP发泡工艺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形貌分析,考察了制备高弹性发泡PP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EVA、NBR含量均为12.5%时,发泡PP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25 MPa,断裂伸长率为6.8%,冲击强度达到10.9 k J/m2,维卡软化温度为146.8℃。  相似文献   
3.
用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添加到氯磺化聚乙烯(CSM)中制备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 80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对CSM基体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并且添加生胶重量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原位生成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制备碳纳米管磁性载体(MWCNTs@Fe_3O_4),再将铑(Rh)纳米粒子负载在该磁性载体上,形成新型磁性碳纳米管催化剂(MWCNTs@Fe_3O_4@R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从TEM可以看出碳纳米管缠绕在直径300nm~400nm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上,并且表面负载有直径小于10nm的Rh纳米粒子。采用XRD和XPS等手段也证明Fe_3O_4以及Rh粒子的存在。同时对该催化剂在丁腈橡胶(NBR)选择性加氢方面进行探索。在120℃,4.0MPa,8h条件下,得到了氢化率达到98.17%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该催化剂对CC双键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将制备的MWCNTs@Fe_3O_4@Rh催化剂与传统的MWCNTs负载Rh的催化剂(MWCNTs@Rh)进行循环使用,发现在重复3次之后,新型催化剂仍能达到91.53%以上的氢化度,而传统的催化剂不到40%。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是该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作者在总结了近年来所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艳丽  杨斌  苗继斌  苏丽芬  夏茹  陈鹏  钱家盛 《化工进展》2015,34(11):3975-3978
总结了聚乳酸增韧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新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概述了共混、复合、共聚、交联、增塑以及添加成核剂等几种增韧技术,并比较了不同增韧方法的特点;通过对合成方法的改进以及进行共混、共聚、复合及增塑等改性,可以显著改善聚乳酸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同时保持耐热性和降解性能不受影响;开发更加高效的增韧改性剂,增加其与聚乳酸分子链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已成为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从微观分子尺度上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改性以及设计绿色合成路线仍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利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表面活性剂复合模板制备氧化钛、氧化铝及掺杂介孔材料等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复合模板在无机-有机协同自组装过程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复合模板在介孔及介孔复合材料制备、性能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郝家宝  夏茹  苗继斌  田建国 《精细化工》2012,(10):997-1000,1040
以56#半精炼石蜡为黏度调节剂,制备了低熔融黏度的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系统考察了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的HLB值和用量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分布、乳液黏度和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的石蜡可以明显降低石油树脂的熔融黏度,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均匀混合;复合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75;最佳用量为1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选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98℃、乳化时间20 min、剪切速率5 000 r/min、乳化水与水相的质量比为1∶3,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固体质量分数为40%,稳定性好、粒径小、黏度低的O/W型C-5石油树脂乳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聚合法将硅烷偶联剂KH-570接枝到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合成了新型大分子表面处理剂LMPB-g-KH-570,用其对纳米氮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纳米氮化硅/丙烯酸酯橡胶(ACM)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MPB-g-KH-570与纳米氮化硅发生了化学键合;在复合材料中加入适量LMPB-g-KH-570,可以改善纳米氮化硅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杨斌  夏茹  苗继斌  钱家盛  陈鹏 《塑料工业》2013,41(5):16-19,42
从木质纤维改性、树脂改性以及添加第三组分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木塑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界面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