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振军  罗红军 《煤气与热力》2004,24(12):699-700
讨论了LPG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采取的注水堵漏工艺。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坳陷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是吐鲁番坳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之一.该区油气分布是同一套烃源岩两期生烃、成藏的结果.中燕山运动时期,丘东凹陷的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以生成轻质油为主,通过断层向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温吉桑构造带供源.此时丘东背斜尚未形成,油气由北向南方向运移,轻质油在运移过程中以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喜山运动时期,丘东凹陷和温吉桑构造带进一步深埋,烃源岩以生成凝析气为主,同时由于挤压作用形成了丘东背斜.油气沿由北向南方向运移,凝析气运移过程中以地层层析作用为主.同期形成的丘东背斜只捕获了该时期生成的凝析气,形成纯的凝析气田.米登背斜由于聚集了中燕山运动时期形成的轻质油,只在其较深的层系中形成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3.
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4HB)/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共混物,分别用热重分析、拉伸弯曲试验、冲击试验、扫描电镜(SEM)考察了CEL含量对共混物热学、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CEL的加入增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提高了材料的模量,但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平缓降低,当CEL的质量分数为20%CEL,拉伸、弯曲、冲击三种强度的保持率都大于93%;SEM显示,P3HB4HB和CEL相容很好。CEL填充P3HB4HB不仅能降低材料成本,还能对材料的热学、力学性能保持较好或起改善作用,CEL最宜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0%。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分布较广的野生金荞麦,作为中草药使用有悠久历史和较多的研究,但作为牧草资源人工栽培和研究报道极少。在调查贵州南部农民将其用于饲用和护坡的基础上,在贵州中部开展了引种栽培和肥料田间试验,研究金荞麦在栽培条件下,高产和高效需求的肥料配比,养分吸收,饲草的品质分析等。田间试验和其生长特点证明,金荞麦易繁殖移栽,抗劣性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高,作为可供选择的栽培牧草品种,在南方适宜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兴安盟农牧场是建于1947年的老农牧场,经过近几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使老农牧场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广泛开展,智能高速球正因为具有旋转和变焦速度快、自动扫描和巡航等功能,满足平安城市应用的需求,并在平安城市项目中被广泛地选用,凸显了智能高速球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罗红军  祁振军 《上海煤气》2003,(3):24-25,41
介绍城市煤气输配系统置换方式的选择、置换参数的确定、置换工艺流程及指标的控制,说明直接置换方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罗红军 《中外建筑》2010,(4):149-152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介绍了大型火电厂超临界汽轮机组锅炉的技术特点;并在分析验算的基础上,着重从大板梁、锅炉钢架受热面构件等多方面对锅炉本体安装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物料等各方面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降低印制电路板的制造成本升级成为各工厂的头等大事。本文以碱性蚀刻线的产能提升为例,从原料、设备、参数、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出发,寻求提高产量,降低人工、水、电、房租等固定成本分摊的方法,经过实施优化措施,使得碱性蚀刻线的产能提升一倍左右,综合运作成本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坳陷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几乎都分布在吐鲁番坳陷。该坳陷有两套主要烃源岩,有3 种类型原油和3种类型天然气。油气源对比证实,台北型原油和煤型气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伊拉湖型原油和油型气来自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湖相泥岩,火焰山型原油和过渡型气为混合来源,分布于两套烃源岩叠置区域。据此,吐鲁番坳陷存在两个含油气系统:J1 + 2 - J2( !) 和T+ P( !) 。J1 + 2 -J2( !) 含油气系统是主要含油气系统,有效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流水沼泽相为主的煤系泥岩和煤岩,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带,其上覆岩层厚逾3000m ;主要储集层为中侏罗统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三间房组、西山窑组和七克台组发育5 套含油气层系。该含油气系统的区域性盖层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和上侏罗统齐古组泥岩( 厚700 ~1000m) ;煤系烃源岩有两个大规模生、排烃期( 前期为晚侏罗世末期,后期为第三纪末期) ,以连接烃源层和储集层的断裂为运移通道;第一个关键时刻是晚侏罗世末期( 中燕山运动期) ,已具一定规模的古构造捕获前期生成、运移的油气成藏,第二个关键时刻是第三纪末期( 喜山运动期),古构造加强并定型,继续捕获后期生成、运移的油气,新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