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馆陶组上段初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以及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湖相沉积模式在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镇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北断南超的断陷盆地。沙河街组三段-一段地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体现了凹陷的深陷期、稳定沉降期、断陷萎缩期和凹陷整体抬升后再次扩张期阶段。区内主要发育有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相类型,可概括为北部陡坡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三种沉积模式,在层序内不同体系域时期,沉积体系体现出各自的发育特点和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标准化平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蛟  陈力 《供用电》2009,26(6):35-39
甘肃安宁集控站的建设具有较大的技术含量和多套系统的工程经验。介绍了安宁集控站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的功能模块特点、智能操作票及安全防误的实现,以及管理模式形成后的优点,体现了基于标准化平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漏电保护装置在防止人身伤害及火灾事故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民用建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工作原理,设计,安装,运行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水力式升船机向巨型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其控制阀门的选型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较为适应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特性的两类工业阀门———活塞式调流阀与固定式锥形阀,研制了一种工业阀门水力特性试验装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水力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锥形阀的泄流能力明显优于活塞阀,流量系数随开度变化的线性度更高。两类阀门均以雾状空化为主,活塞阀对冲出流容易形成漩涡空化,对管壁的空蚀作用更强;锥形阀出流较均匀,流场结构更简单稳定。等流量系数下,两类阀门的抗空化性能差异不大,说明锥形阀近似于通过降低抗空化性能换取了更高的泄流能力。相同试验条件下,锥形阀阀后管壁沿程时均压力更高,压力脉动更弱。可见,锥形阀的综合水力特性优于活塞阀,更为适应未来水力式升船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古生物等资料,将车镇凹陷沙三—沙一段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体系域。各体系域时期分别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相类型。近岸水下扇多发育于北部陡坡带湖侵域、高位域和湖退域时期;扇三角洲在层序Ⅲ,Ⅳ时期分布较广;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侵域晚期及高位域等湖盆演化的中后期;湖底扇夹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中,各时期均有发育;滨浅湖滩坝多分布于湖泊边缘、湖湾及隆起周围缓坡侧的滨浅湖地区。对该时期凹陷内有利砂体进行了预测,提出了4种类型的10个有利区带,为在该区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因此,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显得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8.
要: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发育时,由于构造运动的特点,盆地不同位置可容空间变化具有不统一性。盆地基底差异沉降导致相对湖平面变化的不同,其内部水深既存在增加带,又存在减小带,还存在着不变带。前陆盆地在同一时期内部不同位置可容空间不均衡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可细分为转换面、转换带、转换体等次级构造单元。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沿龙门山造山带向盆地,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依次可划分为主可容空间转换带(Ⅰ)、主可容空间增加带(Ⅱ)、主可容空间转换带(Ⅲ)、主可容空间减小带(Ⅳ)、次可容空间转换带(Ⅴ)、次可容空间增加带(Ⅵ)、次可容空间减小带(Ⅶ)等7个可容空间转换带。这些可容空间转换系统主要是由于构造应力场的挤压沉降作用和推覆隆升作用在平面上的交互出现所致。主可容空间转换带是目前发现气藏数量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地区,也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现实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能够覆盖各级电力公司的用电信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已经上线使用,缓存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应用在该系统中.该缓存技术是一款DBM 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一系列key-value对的记录构成,读写速度非常快,并且支持双机互为主辅模式,主辅库均可读写,是一款支持高并发的分布式持久存储系统.其中缓存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王蛟 《山西建筑》2011,37(2):63-65
对防渗帷幕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深层水泥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两种防渗帷幕的施工工艺、施工要求等内容,以期指导实践,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