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聚醚型聚氨酯的氢键、微相分离及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本体一步法合成了5种不同硬段含量(11.0%~46.9%)的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环氧乙烷封端型聚环氧丙烷聚醚/乙二醇的聚醚型聚氨酯,并借助于IR,DSC,DMS和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该聚氨酯的氢键、微相分离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其>NH与微区中的>C=O的氢键化程度逐渐提高,软段微区中—O—的氢键化程度逐渐降低;微相分离程度逐渐提高;拉伸强度及硬度随之增加,扯断伸长率在硬段含量40%左右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氢二乙炔基硅烷、甲基氢二氯硅烷和二苯基二氯硅烷为主要原料,通过格氏试剂与二氯硅烷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硅炔杂化耐高温树脂聚(甲基苯基-间乙炔基硅烷)(PMP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分析了树脂的固化行为;采用热重分析考察了树脂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PMPS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4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为1.34,常温下黏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树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Diels-Alder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中失重5%时的温度(Td5)高于550℃,1000℃的质量保留率大于65%。  相似文献   
3.
温度记忆型有机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icient)非线性导电材料,即材料特性如电阻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循环具有良好重现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并偏离欧姆规律的一种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对这一领域的国内外实验及理论、科研及开发应用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对该材料的一些典型性能与工艺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辐射法制备PU/P(St—An)IPNs的微相分离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Co~(60)-γ射线辐照法制备了聚氮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互穿网络[PU/P(St-An)IPNs],并借助FTIR-PAS,SAXS及电子拉伸机等方法对材料的微相分离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Co~(60)-γ辐照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IPN体系的微相分离。丙烯腈含量增加,IPN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降低。当PU含量为40%时,IPN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最小,互穿程度最大。IPN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掺炭黑的聚偏氟乙烯/氟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延龄  王庚超  张志平 《功能材料》2001,32(2):190-192,195
以聚偏氟乙烯(PVDF)/氟橡胶(F26)合金为基体;研 究了两种不同炭黑类型及用量、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热历史条件 及辐照交联对复合物PTC(正电阻温度系数)导电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掺有乙炔炭黑的聚偏氟乙烯/氟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具 有一种强PTC特性,可用于制作电致发热稳定性良好的、自限 温度(120±5)℃的、具有商业用途的自控温型伴热带。  相似文献   
6.
成核剂对聚乙烯/炭黑复合物的形态及PTC特性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WAXD、SAXS、DSC等手段研究了成核剂的引入对聚乙烯/炭黑导电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取信态结构的大尺寸效应及PTC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引入对度的影响不大,但却使行基体的微昌尺寸、长周期为小;从而改善了导电复的的PTC特性,提高了材料的开关性能,并改善了阻-温曲线的重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成核剂对聚乙烯/炭黑复合物的形态及PTC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 WAXD、SAXS、DSC等手段研究了成核剂的引入对聚乙烯 /炭黑导电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聚集态结构的大尺寸效应及 PTC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成核剂的引入对结晶度的影响不大 ,但却使得基体的微晶尺寸、长周期等变小 ;从而改善了导电复合物的 PTC特性 ,提高了材料的开关性能 ,并改善了阻 -温曲线的重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辐射对PVDF/氟橡胶/CB复合物PTC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聚偏氟乙烯/氟橡胶/炉法炭黑导电复合材料正温度系数复演性及电阻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辐射剂量提高,凝胶含量上升,PTC复演性提高。由该体系制得的自限温伴热带的长期使用工作温度及功率稳定性提高,通断电循环试验的功率及电阻变化较小,可用于制备135℃高温级处限温伴热带。  相似文献   
9.
FTIR研究预辐照PMMA/PU IPNs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60)Co-γ射线对MMA进行辐照预聚合,用FTIR研究了预聚合MMA/PU IPNs的反应动力学,讨论了反应温度、交联剂含量对IPNs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IPNs中各组分按互不干扰的机理进行,根据PU反应速率明显快于PMMA网络的事实,提出了PU网络的“笼子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杨镇宇  王庚超  李星玮 《功能材料》2006,37(12):1906-1909
采用软化学合成法合成出基面间距为0.70nm的层状二氧化锰(bir-MnO2),并利用表面吸附技术制备了层状二氧化锰/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共聚物复合材料(bir-MnO2/P(An-co-oAs)),借助FTIR、XRD、SEM、TGA、四探针和充放电循环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n-co-oAs)的引入,对复合材料中bir-MnO2的层状结构破坏较小,P(An-co-oAs)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吸附在bir-MnO2的表面.与bir-MnO2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2个数量级.首次放电比容量由bir-MnO2的188mAh/g提高到复合材料的202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