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储能装置的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基于Multi Agent系统(MAS)技术的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个典型的直流微电网系统和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定交流电压控制策略,建立了PSCAD/EMTDC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风速波动情况下,该系统能够保证有功的平衡和直流电压的稳定,且能有效地维持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的恒定,即使在孤岛运行时,也能保证对用户的可靠供电。  相似文献   
2.
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测定多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如比热容、反应热、转变热、相图、反应速率、结晶速率、高聚物结晶度及样品纯度等。该仪器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宽(-175~500℃)、分辨率高和试样用量少的优点。本文论述了差示扫描量热仪的特点、目前我国与差示扫描量热法相关的标准以及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在聚合物的结晶性研究和相变材料的热焓变化测量方面,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在物质的鉴别方面,熔点的精确测量也会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未来期待温度范围更宽的DSC仪器的出现,同时,红外-气相-差式扫描联用技术及热重-差式扫描量热联用仪器的更进一步发展会使得联用技术在未来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中3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特定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样品使用蒸馏水、3%(w/v)醋酸、10%(v/v)乙醇溶液、90%(v/v)乙醇溶液、橄榄油浸泡处理,水基食品模拟物直接进样,橄榄油用甲醇正庚烷提取后进样。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2.1mm,1.7μm)色谱柱分离,甲醇和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1,检出限为0.6~4.0μg/kg,5.0、20.0和50.0μg/L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65.2%~8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4.0%(n=6)之间。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食品接触塑料中3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检测异丙托溴铵中硼的含量,进行了原料药(异丙托溴铵)中硼杂质残留检验方法开发的研究。通过配制系列标准溶液,验证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确定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利用该检测方法测硼回收率在97%~99%之间。方法检出限可达到45.05μg/kg,方法定量限为136.5μg/kg。精密度实验RSD均在2%以内。可以用于原料药(异丙托溴铵)中催化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网对线损指标的相关要求,降低线损损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电能量采集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研究分析线损率不合格线路线损的原因,提供可行的缺陷预判,指导运维人员准确快速地处理故障,减轻故障对线损的影响程度,为追补电量提供依据。通过降低管理线损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从而提高公司线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Al-0.9Mg-0.9Si-0.8Cu-0.5Mn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55℃均匀化工艺中不同保温时间下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合金在555℃条件下进行均匀化热处理,随着均匀化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中的Q-AlCuMgSi相及Mg2Si相逐渐回溶至基体中,AlFeMnSi相逐渐断续化,电导率减小、硬度增加;当保温时间超过16 h后,电导率和硬度数值变化较小,说明Al-0.9Mg-0.9Si-0.8Cu-0.5Mn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工艺为555℃×16 h,此时合金的电导率为25.1 MS/m,实验合金的硬度为69 HV0.1,该制度与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低温等离子体与硅油结合处理提高羊毛防毡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LTP)与硅油结合的方法处理羊毛半成品布,以降低羊毛织物的毡缩率。经氨基硅油处理后等离子体照射,再用含氢硅油处理后等离子体照射工艺处理的羊毛织物,毡缩率降低到7.84%,达到机可洗的要求。递进收缩实验间接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硅油牢固地结合到羊毛纤维表面。扫描电镜研究表明,有机硅结合LTP工艺由于有机硅树脂的沉积使得鳞片边缘模糊且较平滑,达到防毡缩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羊毛染整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LTP)在羊毛染整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重点论述了LTP技术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和防毡缩性能的影响.LTP处理后羊毛染色的一些主要指标都有所改善和提高.等离子体处理羊毛可以降低毡缩率,再结合生物酶防毡缩处理,相比传统的防毡缩工艺,可降低化学品对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酶对羊毛的强力损伤.等离子体技术在改进羊毛染整加工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塑料制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同时食品包装塑料制品中掺杂回收塑料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食品包装塑料制品中掺杂回收塑料的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法、分子量及其分布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机械性能法等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可行性。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品接触塑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引入很多小分子添加剂,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并随着食品进入人体对身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危害。对于食品接触塑料及其制品的安全性评价大多是基于材料中小分子添加剂在食品及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检测,而这些检测费时、费力并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化学试剂。但是,结合迁移模型可以预测、推算其迁移规律和迁移量。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食品接触塑料中小分子添加剂的迁移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介绍了确定性模型及非确定模型的研究及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展望了迁移理论模型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