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阻燃剂以及碳纤维材料制备的改性PET工程塑料,并对所制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热导性以及电导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改性PET工程塑料板材阻燃性较好;力学性能受铺设方式影响,0°铺设方式最优,0°/90°铺设方式优于编织铺设方式;热导率、电导率受铺设方式影响不大,但因加入碳纤维材料,所制得改性PET工程塑料的导热以及导电性能优于纯PET。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有限元技术,对箱体加工过程中的铣削力、夹紧力、夹紧布局对发动机箱体加工变形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应的变形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在优化的夹紧布局下通过变化夹紧力,研究夹紧力大小对工件加工变形的影响,最终得出夹紧布局及夹紧力对工件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奸的夹紧布局和恰当的夹紧力参数,为大型框架式壳体件加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PERFORM-3D对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该结构的屈服路径、侧向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剪力滞后效应、斜柱损伤及损伤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结构传力途径明确,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且主次节点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斜柱内力差,使节点层变形小于其它非节点层;斜交网格筒结构的剪力滞比沿楼层高度由正剪力滞比转变为负剪力滞比,且随着结构的塑性发展,结构首次出现负剪力滞后的位置有所下降;不同类型地震波及不同加速度幅值对斜柱层损伤值影响较大,而对斜柱层损分布模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结构的破坏形式及机理,评估了以刚度退化及累积塑性变形为损伤参数的可行性,针对在轴向往复荷载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柱提出双参数损伤模型。体现了两种破坏界限的相互影响,为工程中结构构件的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桑丹 《塑料助剂》2023,(4):24-25+35
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因结构与材质特殊,在物品运输外包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聚苯乙烯泡沫材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优点。文章阐述了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并对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构想。  相似文献   
6.
铜中加稀土对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称重法研究了铜中加RE(混合稀土)和Y对高温氧化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在Cu-RE和Cu-Y二元系中,存在一个最佳加入量,0.55%RE和0.40%Y。在此加入量下,有最低的氧化速度和最小的抛物线关系系数k_D,k_D的降低应归因于氧化激活能E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针对基础产品创新科研项目技术研究,采用了pro/E的NC模块进行仿真。在三维工艺平台上获取了相关加工信息和加工模型。根据加工工艺定义加工参数,生成刀位文件,实现轨迹仿真。通过后置处理生成NC程序。以某型号柴油机箱体为应用对象,实现了三维工艺平台和pro/E的集成,为柴油机关键件数字化制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集装箱建筑中出现的叠层钢梁,设计了一种新型连接件.为考察这种新型叠层钢梁的受力性能,设计了一根3 m跨度的叠层钢梁,通过受弯试验,得到极限荷载、挠度、应变分布、滑移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新型连接件的叠层钢梁具有很好的整体受力性能,整截面的受力趋近于平截面假定;连接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形;叠层钢梁试件的破坏形态为平面外失稳破坏;采用这种新型连接件的叠层钢梁能够满足集装箱建筑的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上、下层梁通过新型连接件叠合而成的叠层钢梁整体抗弯性能,设计一根3 m长的简支叠层拼合外伸钢梁。通过受弯试验,得到极限荷载、破坏模式、挠度、应变分布以及滑移与荷载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连接件能有效传递叠层梁的层间剪力,采用连接件的叠层钢梁具有很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叠层钢梁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支座处梁局部屈曲破坏,连接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形,能够满足箱体建筑的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结合企业实际存量资源与柴油机数字化制造需求,构建了柴油机工艺数据库,开发了工艺数据库的原型系统。通过合理数据分类,形成了数据的表示方法与信息定义,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了三维工艺的快速设计能力,为柴油机数字化制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