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刀具工作前角时变系统切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刀具工作前角时变系统的振动响应幅值比刀具工作前角固定不变的系统的振动响应幅值明显减小.试验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刀具工作前角由微机通过步进电机按规定的时变参数控制。  相似文献   
2.
机床工件一刀具工艺系统存在显著的薄弱环节,如细长镗杆或支承部件悬伸过长,造成切削时产生颤振。由镗床结构可知镗杆主轴有两个对称键槽,其截面有两个惯性矩的主轴线,如图1所示。镗杆在X1方向的弯曲刚度比在X2方向的低,因此,镗床的振动可简化成镗杆在X1和X2方向上两个自由度的影响。对于这样的工艺系统,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镗刀相对于镗杆主轴键槽孔的角位置,即工艺系统刚度主轴X1(或X2)的方位,将提高切削过程的稳定性[1]、[2]。 一、试验装置与测试方法 试验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车刀装在细长型削扁刀杆上,如图2所示。图中,Y…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把再生、滞后两种效应与耦合效应结合起来,并就车削自激振动中对三种效应共同存在作用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工艺系统小刚度主轴在一定方位时,存在两个不稳定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杨辅伦  洪莉 《机械工程师》1993,(4):35-36,46
本文讨论了耦合效应和滞后效应综合作用对切削过程稳定性影响的规律,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证明,当切削过程存在耦合效应和滞后效应综合作用时,系统将在小刚度主轴方位位于α=β/2及α=90°+β/2附近存在两个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6.
变速切削方法的减振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入研究机床加工系统在变频激励力作用下振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变速切削方法的减振原理。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变速切削过程的振动响应是机床加工系统在变频激励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它远比在恒频激励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小,这是变速切削方法之所以具有显著减振效果的最为本质的减振机理。  相似文献   
7.
8.
切削颤振预报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杨辅伦  于骏一 《轴承》1993,(2):27-29
涂油机主要由传动装置、供油装置、涂油装置、滚针套提升装置和送料装置组成,用于万向节滚针轴承装配时的涂油,更换涂油套后还可适用于其他滚针套的涂油。  相似文献   
10.
工艺系统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过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工艺系统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过程稳定性影响的规律.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证明,工艺系统刚度主轴方位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切削过程动态切削力的构成有关.动态切削力的构成不同,工艺系统刚度主轴的最佳方位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