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镀Ni—P合金表面镀层的超显微硬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磁控溅射SiC/W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磁控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SiC/W纳米多层膜。利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技术,详细研究了其中典型的多层膜的调制周期性。各子层的厚度及界面平整度等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纳米多层膜具有较好的周期结构及陡峭的界面梯度,由衍射峰位置计算出的界面不均匀旗与子层厚度之比一般在5%以内。  相似文献   
3.
铸造铝合金激光表面重熔(LSM)改性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大输出功率为10kW的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对铸造铝硅合金表面进行快速辐照加热重熔,并快速冷却凝固处理,以获得深度达1mm以上的表面改性层。通过SEM、XRD、EDS和TEM研究了其表面改性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经过LSM处理后的表面改性层,组织明显细化,α-Al晶体中可固溶更多的Si原子,获得过饱和固溶体组织,另外,表面改性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在116 ̄203HV之间,而磨性明显高于基体材料,这是由于细晶强化和过饱和固溶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用磁控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SiC/W纳米多层膜。利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技术(LXD),详细研究了其中典型的多层膜的调制周期性,各子层的厚度及界面平整度等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纳米多层膜具有较好的周期结构及陡峭的界面梯度,由衍射峰位置计算出的界面不均匀度与子层厚度之比一般在5%以内。另外,对于小角度X射线衍射谱线中的所谓峰分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铸铝ZL109激光合金化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0KW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在铸造铝硅合金基底上成功地制备了表面合金化改性层。通过SEM、TEM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耐磨性对比试验,了LSA改性涂层的显微结构,相组成和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Cr12MoV钢三角凸轮的显微组织分析及其耐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加工状态下Cr12MoV钢三角凸轮样品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提出较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方法。随后采用化学镀NiP对三角凸轮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通过系统的硬度试验和耐磨性对比试验表明:NiP化学镀表面改性后,其表面维氏硬度提高400HV以上,2h的耐磨性试验后其表面磨损宽度下降13%以上。可有效提高三角凸轮的使用寿命。还结合耐磨性试验后表面磨损形貌分析,对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在p型(100)单晶硅衬底上,通过不同能量的氙离子辅助轰击,以不同的沉积速率制备了Ti-B超硬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Ti-B薄膜呈TiBx多晶结构,其晶化程度随蒸发速率的不同而变化,而其缺位值x随氙离子轰击能量的不同而变化。超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氙离子束能量为60keV,沉积速率为0.6nm/s时,可以获得性能最佳的Ti-B超硬薄膜,其本征硬度在测试负荷为5mN时达28.6GPa,超过了TiB体材料的硬度水平,是衬底硅片的3.2倍。利用SEM观察了Ti-B薄膜的横断面,并讨论了工艺参数对Ti-B超硬薄膜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UMHT-3型超显微硬度仪结合X射线衍射仪、EDAX能置损失谱仪对铸钢表面激光熔覆Ni-WC台盒涂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表面瓢内部硬度值呈现较为复杂的变化,结合组织分析结果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运用国内第一台载荷小于20mN的超显微硬度仪,系统地测试和分析了不同膜厚、不同热处理状态的化学镀Ni-P合金表面镀层,在3~20mN之间不同载荷下的硬度性能。结合组织和结构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镀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起显微硬度技术在表征薄膜材料性能与组织关系的领域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划痕法测定了离子束增强沉积TiN薄膜的界面结合力。结果表明,由于在离子束增强沉积过程中TiN薄膜和基体之间生成一层厚约30~40nm的过渡层,从而大大改善了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其临界载荷可达140N,为一般PVD和CVD方法所生成的TiN膜的3~4倍,并且发现它并不随膜厚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