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红河油田底水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模型和基管上泄流孔孔眼摩阻计算模型,建立梯级筛管完井的油藏-井筒-孔眼耦合数学模型。可行性实例研究显示,使用梯级筛管后,孔眼入流的限制使得产液剖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气田纵向上发育七套气层,目前成熟的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仅能满足单层开发,如何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实现两层同时动用成为一个开发难点。通过数值模拟,对水平井人工裂缝穿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地质因素穿层界限;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一套适合穿层井的最优参数。现场试验表明: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能够实现有效穿层,达到了提高单井产量的同时也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钯铁合金共沉积行为及其成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Pd-Fe合金电沉积的循环伏安特性与电结晶机理.结果表明,在以FeSO4·7H2O和Pd(NH3)2Cl2为主盐、磺基水杨酸(SSCS)为络合剂、(NH4)2SO4为导电盐所组成的镀液体系中,Pd-Fe合金共沉积经历了成核过程,而不是欠电位沉积,且其电沉积反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将Pd-Fe合金共沉积的恒电位暂态曲线进行拟合得知,其电结晶的成核过程属于三维瞬时成核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FeSO4·7H2O、Pd(NH3)2Cl2、磺基水杨酸(SSCS)和(NH4)2SO4所组成的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伏安法分析了镀液中Pd:Fe配比、电极转速、扫描速度、溶液pH值、pH调整剂和导电盐等因素对Pd-Fe合金共沉积电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d-Fe合金的共沉积电位介于Fe2 和Pd2 的沉积电位之间.溶液中Fe2 浓度增加使其共沉积峰位略有负移,且阳极峰值电流逐渐增大;电极转速或扫描速度增大均使共沉积峰位发生负移,使峰值电流增加;溶液pH值减小使共沉积峰位正移,且pH值小于4时几乎无沉积峰;由乙二胺调节溶液pH值比由氨水调节后Pd-Fe合金的共沉积峰位负移;导电盐的存在使共沉积峰位正移,且峰值电流增大.  相似文献   
6.
李月丽  张金标  刘建 《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09-110,117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反映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综合水平。通过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采用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加强工科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的建设、引进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开拓毕业设计的新途径等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牛地气田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自上而下发育七套气层,2012年以前采用直井开发,之后采用水平井开发。为进一步明确水平井不同阶段的各段产气特征,不断优化压裂工艺及合理生产制度,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直井和水平井,开展产气剖面测试。结果表明,气井生产是逐层段动用、接替开发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多层合采的直井生产一定时间后,主力层会发生转变,渗透率、全烃含量和地质储量是影响转变的主要因素;水平井生产过程中,各段贡献率不一致,建议选取新投产水平井在投产90 d内、投产180~200 d各测试一次、之后每年测试一次,明确水平井全生命周期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气井新井产能之间的预测模型,利用其训练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对检验样本进行预测。与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气井新井产能的数据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产某些型号的推土机以上柴6135型柴油机为动力,其燃油供油系统由带防盗加;Eh口的燃油箱、燃油液位计、燃油箱输出油管、柴油滤清器、停机手柄和熄火拉线等组成。燃油箱底部的输出油管经柴油滤清器与喷油泵连接以提供燃油,柴油机停机由停机手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首次对水力压裂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是Grebe和Stoesser(1935),主要是向碳酸盐岩储层注入酸液来提高产油量.20世纪40年代晚期,随着含油砂岩水力加砂压裂的出现,酸化压裂工艺逐渐局限于碳酸盐岩储层,他的优越性不能与加砂压裂相比.到了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用不反应性(非酸性的)流体进行压裂增产模拟的进一步理解,碳酸盐岩(砂岩除外)的加砂压裂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70年代以后,酸化压裂模型及其增产理论取得了进步.因此,进入20世纪80和9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液体体系和今天仍在使用的多级注入程序的进步,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化压裂也在增加.虽然与水力压裂相比,酸化压裂仍然是碳酸盐岩地层比较好的选择,但却没有被认为是砂岩地层增产的方法.世界上大约有70%的油气资源储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中.一般而言,为了简化砂岩增产工艺,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酸化压裂的优点和巨大的潜在可能性.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引领酸压发展的重大事件,指出了目前酸化压裂技术和规程的发展方向.围绕加砂压裂和酸化压裂论述了目前技术和方法的种类、目的和优缺点,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