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浸入凝胶法聚合物膜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从热力学、传质动力学、相分离机制和固化过程几方面综述了浸入凝胶过程中聚合物膜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指出浸入凝胶成膜过程是传质交换和由传质交换引发的相分离以及其后的固化过程之间相互竞争的复杂非平衡过程 ,膜结构是上述几个过程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分子膜技术在加油站挥发油气回收过程的应用原理.同时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现场工业化试验装置的运行数据,对膜技术油气过程的工艺特点、性能指标、经济效益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同其他传统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占地小、易用等优点,使膜技术应用于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过程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PES制膜体系凝胶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拉伸逼近法对PES-NMP制膜体系凝胶时间的定量研究。考察了铸膜液条件、凝胶条件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成膜过程中的凝胶时间随膜液高分子浓度的的增加而增加;随膜液中非溶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凝胶液中的溶剂含量增加而增大,并且这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突跃。这种突跃表明膜液的凝胶过程不仅受传质交换速率控制还不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与延迟分相时间的比较实验揭示了:无论对延迟分相体系或是对瞬间分相体系,成膜过程中的凝胶时间远大于延迟分相时间。说明膜结构不仅取决于分相动力学,也取决于凝胶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可凝性气体在聚合物膜中的“非常规”渗透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凝性气体分离如有机蒸气脱除与回收、气体脱湿等是近年来气体膜分离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与永久性气体相比,可凝性气体在聚合物膜中表现出一些“非常规”渗透行为。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聚合物膜中可凝性气体分子存在成簇迁移、聚合物溶胀和毛细管凝聚等现象。文中对这些渗透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讨论了其对气体分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转化法,以聚丙烯腈聚合物为制膜材料,研究了聚合物的浓度、凝胶浴温度、挥发时间及各种添加剂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底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增加聚合物的浓度、降低凝胶浴温度或加长挥发时间,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添加剂H2O、ZnCl2和正丁醇含量等方法,都可以明显改变膜性能,使膜断面由大空腔结构趋向海绵孔结构.制备了具有海绵孔断面结构的,用作气体分离复合膜底膜的PAN超滤膜.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含有易交联极性基团 -COOH的新型 6FDA型聚酰亚胺共聚物 (6FDA -TM PDA/DABA) .6FDA(4,4’ -六氟亚异丙基 -邻苯二甲酸酐 )为二酐单体 ,TMPDA(2 ,4 ,6 -三甲基 - 1,3-苯二胺 )和DABA(3,5 -二氨基苯甲酸 )为二胺单体 .采用乌氏粘度计、DSC(差分扫描量热 )和TGA(热重量分析 )测定了共聚物的比浓粘度、Tg(玻璃化转变温度 )和Td(热分解温度 ) .比浓粘度均高于 0 36 ,说明合成的聚合物有较大的分子量 .Tg 在DSC升温至 4 0 0℃时测量不到 ,Td 均在 5 2 0℃以上 ,显示出合成的共聚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在 30℃和 10 132 5Pa下测试了摩尔比为 3∶1、9∶1(TMPDA∶DABA)共聚物的H2 、CO2 和N2 的纯气渗透系数 .结果显示两种共聚物均有很高的渗透系数和CO2 /N2 的理想分离系数 .其中 6FDA -TMPDA/DABA 9∶1体系的CO2 纯气渗透系数达到 1 12 5× 10 - 13m3·m/ (m2 ·s·Pa)  相似文献   
7.
PES制膜体系亚层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Strathmann等人∧[1]提出的诱导期概念的基础上,对PES制膜体系的亚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成膜过程中由于诱导期的影响使后生成的核比先生成的核的生长滞后,从而导致核有生长存在“先核生长优势”,并采用两步分相∧[2~4]、控速凝胶等实验方法对PES制膜体系成膜过程中的凝胶行为进行研究,从非溶剂进行膜液的角度,借助提出的先核生长优势概念对成膜结构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非对称复合膜支撑层阻力对水蒸气渗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阻力模型,采用聚砜/硅橡胶非对称复合膜体系比较了支撑层阻力对氮殷、氢5气和水蒸气渗透性能的影响,发现支撑层阻力的存在大大了和低了水蒸气的渗透速率,某些情况下支撑层阻力占总阻力的90%以上,同时,讨论了支撑层孔隙率、孔径、致密层厚度等膜结构参数对支撑层阻力及膜不脱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膜技术在油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连军  李恕广 《现代化工》2004,24(12):51-54
介绍了膜技术这一新兴的化工分离技术应用于油库及加油站挥发油气回收过程的工艺流程,同时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现场工业化试验装置的运行数据,对膜技术油气过程的工艺特点、性能指标、经济效益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油气挥发量较大且集中的油库,膜技术的单独使用并不经济,而将膜技术与传统的压缩、冷凝、吸收技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工艺与膜技术各自的优点,使整个油气回收工艺得以优化;对于挥发油气量较少且分散的加油站,膜技术具有清洁、环保、简便、易用等优点,使膜技术单独使用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基本构型、制备方法及近期的发展,阐述了制备气体分离复合膜时遇到的两个问题;材料匹配和孔渗现象。模拟计算了孔渗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如何防止孔渗现象的发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