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基于绿色制造的维修技术既要考虑对传统工艺方法的合理利用,更要注意选择有利于优质、高效、清洁、低耗的新工艺、新方法,力求维修过程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2.
惠烨  杨勇  张富平 《煤矿机械》2007,28(10):78-80
液压接头是运动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CAD/CAM/CNC技术实现接头的模块化设计和快速制造是保证其质量和加工效率的有效途径。对基于CAD/CAM/CNC的液压接头设计与制造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实现了液压接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理解螺栓结合部静态特性,基于结合面基础特性建立了螺栓单元结合面解析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等效分步载荷解析算法,可以实现在结合部承受切向载荷时,无需考虑载荷间耦合关系就能对结合部力平衡非线性隐含积分方程组进行快速准确求解。采用自行设计的螺栓结合部切向加载装置进行了结合部扭转和剪切加载试验。试验与解析结果均表明,在切向载荷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的情况下,螺栓结合面切向变形与外载荷成线性关系。解析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机械结合面静态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和试验支持,求解算法可方便地将结合面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机床静刚度是机床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机床刚度的评价和预测对机床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提高有重要意义。数控机床各部件之间存在大量的结合部,结合部的变形占机床总的静变形的85%,在进行机床静刚度分析时,结合部的设置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主轴箱与床身导轨之间存在大量的螺栓结合部,基于螺栓结合部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数控车削中心的主轴箱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同时采用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对此进行了静刚度检测实验。通过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螺栓结合部的有限元仿真计算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和过程的有效性,为机床主轴箱的刚度预测、评价以及主轴箱的结构改进提供了分析及实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5.
惠烨 《机械制造文摘》2004,(3):108-109,111
主要论述了现代物流在先进制造系统中的作用,现代物流及其给制造企业带来的好处.提供了现代物流在制造企业内部物料管理及供应链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印刷企业供应物流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小型印刷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模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数据结构,给出了相关数据库表的E-R图;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和VC++6.0开发工具,描述了印刷企业供应物流信息系统数据访问层的编程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数控机床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对数控车削中心进行了静刚度检测试验,多点测量获取了机床各测点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静刚度试验为评价机床静刚度提供数据,并为改进预测及方案修改方法提供试验手段。同时,建立机床三维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数控车削中心实施模拟实际加工加载状态的静力学分析,分析机床各处的变形状况。对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解析值与试验测量值之间存在误差的原因,为进一步机床结构方案改进设计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绿色制造的设备维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绿色制造的维修技术既要考虑对传统工艺方法的合理利用,更要注意选择有利于优质、高效、清洁、低耗的新工艺、新方法,力求维修过程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9.
惠烨 《机械制造》2004,42(5):53-54
主要分析与研究了基于华中HNC-1系统的数控车床提供的几种对刀指令,并比较了几种对刀指令的格式、原理和区别。以实现数控编程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面的接触变形与构件变形存在耦合关系,为提高整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建立分析模型时在构件间增加虚拟材料层反映结合部非线性特性的假设。基于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获得了虚拟材料物理参数,建立了包含结合部特性的分析模型。对预紧力作用下的螺栓结合部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材料、预紧力及构件厚度的静特性试验。结合分析和试验结果,将结合面变形从整体形变中分离出来,与理论计算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建模理论和试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