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刷模板的合理设计和制造是组装技术中的关键,它影响整过组装的质量。因此,分析模板的参数对可靠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塑料及农林废弃物的处理,提出利用塑料及生物质干混合制备活性炭的方法,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梧桐锯末为基体,聚丙烯塑料为填充剂,制作成型颗粒。采用K_2CO_3为活化剂,利用高温管式炉,研究城乡废弃物干混合制备成型活性炭工艺的可行性。通过4组独立的单因素实验阐析掺塑率、盐料比、活化温度以及活化时间对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掺塑率为5%、盐料比为2.0、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制备的成型活性炭具有较高的碘吸附值(1416.5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分析显示,成型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1738.7 m~2/g,总孔容为0.958 cm~3/g,平均孔径为3.1 nm。初步验证了此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固体ZnCl2为活化剂,添加一定量锯末,在高温管式炉中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锯末添加率、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锯末添加量为20%、盐料质量比为2.0、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15 min时,所得活性炭碘吸附性能最优,达679.25 mg/g;污泥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其比表面积达609.68 m2/g,总孔容为0.51 cm3/g,平均孔径为3.51 nm.  相似文献   
4.
干法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锯末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不添加黏结剂,采用干法混合后直接成型活化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为考察这种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以亚甲基蓝吸附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与成型密度对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优工艺条件为:盐料比1.0:1,活化温度950℃,活化时间为60min,成型密度为1.4g·cm-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其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87mg·g-1,BET比表面积为2104m2·g-1,平均孔径为3.11nm,总孔容为1.63cm3·g-1,中孔孔容为1.17cm3·g-1,中孔率高达71.8%,初步证明了干法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将梧桐锯末和聚丙烯塑料按比例混合后,采用K2CO3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基于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CD)的响应面法(RSM),以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优化目标,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塑料含量为19wt%、无水K2CO3与梧桐锯末质量比为1.73、活化温度为958℃、活化时间为91 min时,所制活性炭的性能最优,碘吸附容量为1320.97 mg/g,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为471.95 mg/g,与二阶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提高对活性炭的碘吸附容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塑料含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容量有抑制作用;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容量影响显著,与塑料含量均具有促进作用,而盐料比是非显著因素且有抑制作用。最优条件下所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916.10 m2/g,总孔容为1.12 cm3/g,其中介孔高达70.10%。相比于单因素优化实验所制活性炭,比表面积提高了454.11 m2/g。FT-IR分析表明两种优化条件下所制活性炭的官能团基本没有变化,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样品的比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非地震宏观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12地震后,人民群众对地震关注程度增大,各地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恐震心理。特别是在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些异常甚至是正常现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地震谣言,造成局部地区的不安定。本文结合贵州2008年的一些非震异常调查处理,对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讨论了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应对异常报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生物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测定时耗时耗力等问题,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SVR)和热重分析法的生物质三组分含量预测模型。通过对4种不同类型核函数的SVR进行比较,利用K折交叉验证法结合网格搜索法,对SVR的参数进行寻优,以获得最优参数进而训练三组分含量的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三组分含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532以上;经验证该模型对毛竹、玉米杆和稻草的三组分含量预测绝对误差控制在2.72%以内。  相似文献   
8.
以梧桐锯末为基体、无水K2CO3为活化剂,采用干混合法制备成型活性炭颗粒,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盐料质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成型密度对活性炭吸附碘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盐料质量比2.0、活化温度950℃、活化时间80 min、成型密度1.3 g/cm3的条件下,所制成型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容量达1323.25 mg/g. 成型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32.59 m2/g,平均孔径为1.70 nm,总孔容为0.772 cm3/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1302.75 m2/g,孔容为0.566 cm3/g,微孔率达73.3%.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三组分与成型秸秆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重分析法,对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木聚糖、木质素及成型秸秆的燃烧特性及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型秸秆的燃烧特性是生物质三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纤维素和木聚糖燃烧失重都集中在挥发分析出和焦炭燃烧阶段,木质素在本次实验的温度范围内(1400℃)持续失重,高于900℃的温度情况下仍有2个明显的失重峰,成型秸秆具有很好的综合燃烧性能。在270~360℃的燃烧区间内,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数学模型,求解出活化能E,指前因子A,结果显示生物质三组分和成型秸秆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在高温燃烧区间内,木质素在900~960℃的温度区间内遵循三级动力学规律,在1130~1200℃的温度区间内遵循四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二氢吡喧羧酸酯(PSD)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氯乙烯热稳定剂。其特点是无毒、添加量少,与有机锡,环氧大豆油、钙、锌皂盐等合用有协同效应,可节省部分有机锡等价格较高的稳定剂,还可降低物料流变转矩及改善加工性能,并使制品带有兰色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