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包容共创理念,探索创意城市家具设计介入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升城市空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解决居民在公共空间休息娱乐时“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或“坐不出情趣”等现实问题。方法 阐释微创新、包容共创与城市家具的内涵及关系,结合社区更新原则和包容共创设计提出创意城市家具共创设计策略。通过上海市奉浦街道家具设计案例研究及相关设计实践案例来印证其效用,并探讨创意城市家具在社区更新过程中的作用与研究路径。结果 城市家具创新设计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可以从情感疗愈、协同共创、模块组合、商业赋能、地域适应和智慧交互等设计方向,对创意城市家具设计路径进行探索实践。结论 城市家具设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需设计的包容共创发展模式,才能引导城市家具的人性化设计及城市空间治理,真正地从人民共建走向人民共享,提高城市家具的包容性、交互性、娱乐性和可持续性,达成具有关怀温度的参与型城市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2.
从完善配电网数据采集功能和提高营销信息化水平出发,提出建立配电数据通信网的必要性。根据配电网现场管理实际需求,对现有的各种通信技术比较分析,指出利用Mobitex技术实现配电网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信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并对具体的组网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丁伟  陈烈胜 《包装工程》2021,42(4):202-209
目的 以智能交互技术在果蔬生鲜包装设计中的最新设计应用来改善消费者与包装之间的关系,实现更有趣、更智能的包装创新设计,提高人本意识和消费体验.方法 分析果蔬生鲜包装设计现状与智能化交互应用设计场景,探索智能交互在果蔬生鲜包装的交互性、共享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的应用设计,分析三阶段交互设计体验案例,突出智能化包装的人本设计理念.结论 通过交互技术、新包装材料、二维码等智能交互技术设计案例,既能保证生鲜果蔬包装的基本功能,又能提升消费者与生鲜果蔬包装的良好互动体验,还能满足甚至刺激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与消费体验.在新时代,设计师需要保持对设计的敏感,坚持以用户为核心,融合信息智能化技术,实现消费者的包装交互体验升级,探索未来智能交互包装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互联网语境下的产品包装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丁伟  陈烈胜 《包装工程》2018,39(24):110-114
目的 基于产品包装对产品的保护、营销作用,探究包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迭代创新设计。 方法 用互联网设计思维,重构设计要素,适应新的设计法则,从营销策略和设计方法上分析研究当代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新特征、新变化以及未来产品包装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思考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新发展、新思路,最大程度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乃至创造需求。结果 互联网时代产品包装设计,更注重娱乐营销,品牌建设和人文情怀的回归表达。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包装创新设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变中求异,唯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只有熟悉包装设计新变化、新特征及未来可能性,设计师才能时刻保持敏感性,才能拥有更加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创造力,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的共赢理念。  相似文献   
5.
张丁伟  陈烈胜  李宏程 《包装工程》2019,40(24):121-126
目的探究乡土元素在当代茶叶包装设计的设计表现与具体应用。方法以"喫过咪"红茶包装设计中真、善、美角度思考,打造"喫过咪"红茶品牌IP包装设计,阐述乡土形态茶包装在容器造型、包装结构、图案设计、材质选择等方面的设计思考和具体应用实践。结果 "喫过咪"红茶包装设计案例实践突出了乡土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茶包装探索新的设计表现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结论具有质朴、温良、生态的乡土元素在未来设计服务领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未来设计的有益尝试,它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的情感关怀。是人们在富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自我觉醒,未来包装设计更注重小众设计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张丁伟  陈烈胜 《包装工程》2020,40(22):216-223
目的 本文研究物联网语境下,现代物流的发展与运输包装设计的关系以及未来运输包装设计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案例以及现代物流系统智能化技术,用互联网设计思维,思考新语境下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现代包装设计在空间、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以及运输包装设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为了满足现代物流智能化要求,现代运输包装不仅日益趋向智能化与标准化,而且未来运输包装在结构设计、智能技术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领域也有了新特征。结论 在物联网语境下,设计师应该熟悉运输包装设计新范式,更加注重现代包装设计与现代物流运输的关系,只有在现代运输包装设计发展过程中融合求变,包装创新设计和物流生态才能更加智能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应用研究,探索无人配送车功能的设计优化和造型升级,提高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方法 通过模块化理论分析和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技术结构的功能分析,将其整车系统划分为基型模块、改型模块,以及附加模块。按需更换功能模块,覆盖更广的无人配送领域,以应对配送的多场景化,并以团队无人配送车设计实践应用进行验证,证明基于功能配置下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无人配送车的“一车多能”、快速的组装和拆卸、方便的维护和升级,同时减少无用的组装和调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结论 通过模块化功能设计研究和多场景设计实践,证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金薇薇  张丁伟 《印染》2023,(9):97-98
扎染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从扎染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古代时期扎染工艺是将多种植物进行染色,使其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扎染工艺所展现出的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后,开始重视扎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以此来促进扎染工艺的长远发展。扎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要结合现代的设计思维与方式,挖掘扎染产品的文化内涵、色彩属性和使用功能,将扎染工艺通过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得以传承,同时以产品设计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式将传统工艺中的精髓元素进行继承与发扬,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生活需求。传统扎染工艺在产品设计中进行创新发展,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还能提高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非遗传承视角下,针对其特定的设计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从非遗传承视角来分析扎染工艺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