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使用低温水热法在Si衬底上生长ZnO纳米棒阵列.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ZnO纳米棒的结晶性和形貌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六棱柱形ZnO纳米棒沿c轴方向的阵列性良好,且均匀致密的生长在衬底上.室温光致发光谱表明应用低温水热法可以得到光学性质良好的ZnO纳米棒阵列.使用同步辐射对ZnO纳米棒阵列的氧K带边进行X射线吸收近带边谱测量,研究了不同半径ZnO纳米棒阵列的局部电子结构及其半径对电子结构的影响.另外,对ZnO纳米棒及ZnO薄膜的局部电子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衬底温度对ZnO:N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超声喷雾热解方法,以不同的沉积温度(450~510℃)在石英衬底上制备出具备较高光学质量的氮掺氧化锌(ZnO:N)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谱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紫外可见(UV)分光光度计、光致发光(PL)谱对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薄膜在可见波段具有较高透过率,并且沉积温度对ZnO:N薄膜的透过性能有很大影响。在衬底温度为500℃时得到的ZnO:N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结晶质量最好、光透过率最高。PL谱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该条件制备的ZnO:N薄膜只在389.4nm处有一个较强的近带边紫外发光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成功地在石墨衬底上制备了低维ZnO材料,即一维的ZnO纳米棒和二维的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光致发光谱和反射谱等测量技术对石墨衬底上制备的低维ZnO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室温条件下,准一维的ZnO纳米棒和二维的ZnO薄膜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近带边发射,基本探测不到由杂质和缺陷等引起的深能级发光,并且这种低维ZnO材料/石墨衬底复合结构在300~800 nm光谱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反射率。本实验结果对于ZnO基光电子器件性能的提高以及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用户提供目标机端的远程信息浏览功能,是嵌入式开发环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此功能,开发环境通过发送信息查询命令程序到目标机端,获得远程系统对象信息数据流,组织目标机端应答数据并将其展现给用户,从而实现远程系统浏览。其中核心部分就是信息查询命令程序的生成。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信息查询命令程序的自动生成方法,根据此方法可以设计一款信息查询命令程序自动生成系统。系统使用调试器加载类型二进制映像,此映像是带有调试信息的二进制文件(通过编译包含完整数据结构的C源文件生成),自动生成器逐行读取生成命令输入文件,文件中包含字符文本及一条或多条的生成命令。每当一条生成命令被读取时,系统将会调用调试器执行分析功能,调试器基于类型二进制映像内容返回数据偏移或大小的数值。最后,系统将每个生成命令替换成它相应的数值,形成完整的信息查询命令程序。  相似文献   
5.
面对航空电子系统高度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在系统设计中广泛采用符合ARINC653规范的分区系统模型。规范中要求系统采用分区间、分区内的两层调度结构,而在多分区、多任务、强实时性的复杂系统中,系统设计者难以在运行前判定系统的可调度性,从而带来系统不确定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ARINC653调度结构,提出影响系统可调度性的关键指标,基于某国产集成开发环境,设计了一种可调度性分析工具,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判断调度表合理性、计算调度表、输出调度表结果的方法得到系统可调度性分析结果,为判定系统可调度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聚酰亚胺(PI)柔性衬底上生长氧化铟锡(ITO)薄膜,采用XP-2探针台阶仪、X射线衍射(XRD)、霍尔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ITO薄膜进行结构和光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溅射功率和沉积气压是影响磁控溅射法生长ITO薄膜透明导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溅射功率和沉积气压对ITO薄膜透明导...  相似文献   
7.
在嵌入式多核操作系统中,软件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错误现场不稳定复现的情况,为嵌入式软件的调试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向开发人员提供软件调试过程的现场重放能力,对嵌入式软件的调试过程进行真实记录(包括:调用栈、内存、变量、寄存器等调试现场信息),生成并通过离线解析日志文件以支持开发人员对调试现场的确定性复现和分析,为嵌入式软件的调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常情况下,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健康管理机制能够在系统或应用发生异常时有效阻止异常的蔓延,并保存异常日志。但健康管理保存的日志中通常不包含调用栈、内存、变量等信息,且难以将异常现场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维护人员,不便于异常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在嵌入式系统中设计了采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运行时剖面信息的核心转储功能,结合操作系统异常处理机制,实现在系统或应用发生异常的临界点获取并记录异常现场信息的能力,并基于调试环境提供图形用户界面,支持对异常现场信息的解析和显示,为嵌入式系统异常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机载领域普遍采用符合ARINC653标准的分区操作系统支撑应用软件综合化。在分区操作系统的两级调度模型下,机载软件苛刻的实时性要求通常难以得到有效的确定性保证,因此对系统进行可调度性分析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可调度性分析算法判断调度表是否能满足分区内进程的实时性要求,是保障系统中所有的进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运算任务的有效手段。基于运筹学方法,通过引入虚拟进程,设计了一种多分区系统可调度性分析算法,并进行了数值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判断调度表与进程时间属性是否匹配,给出系统是否可调度的定性分析结论,帮助系统集成人员在系统实际运行前对调度表的合理性进行先期验证,降低试验和试飞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