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研究了镁合金轮椅小轮轴套焊接部位的结构,改变了焊道的部位和方向,大大降低了焊接部位应力集中,有效地提高了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结果表明:焊道长度与疲劳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当焊道长度大于25 mm时,其疲劳寿命可达21万次以上,根据GB/T13800-2009标准测试满足轮椅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铸造Al-Pb轴承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种新的搅拌铸造技术生产系列铸造铝铅合金,含铅量的变化范围在ω(Pb)-0 ̄25%,试验中,研究了铸态铝铅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含铅量范围内,铸态合 硬度、抗拉强度和虎率都随铅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断口分析表明,随质量分数的增加断口特征逐渐由塑性向脆性转变。而摩擦磨损性能随铅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有一最佳值,即铅的质量分数为15-20%时,其磨损量和摩擦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锰钢铸件的使用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铸造铝合金的变质处理是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工艺过程。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变质剂以Na为主,但是这在工艺上存在着一系列至今无法克服的缺点,如变质有效期短,具有腐蚀性等等。因此,人们正在广泛探索新的变质剂,如RE、Sr和Sb等。但就目前看到的资料,这些研究大都注重对铸态下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6.
稀土添加剂和变形对Al-Mg-Si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冷变形、显微硬度数值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微量稀土添加剂对Al-Mg-Si变形铝合金6063时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或冷变形均可使试验合金的时效峰提前;当变形量一定时,随稀土含量增加;时效峰滞后;当稀土含量一定时,小变形量使时效峰稍有滞后;变形量继续增大,时效峰又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7.
将铝铅合金带分别与热浸纯Al、Al-2%Si合金的钢板进行热轧复合。研究了元素硅、热浸时间、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及缺口界面分数对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过程中产生两种不同界面,铝铅合金与热浸铝钢板通过缺口界面和化合物界面而结合。总的结合强度主要取决于缺口界面强度的大小与分数的高低,而且与后者之间呈线性关系。硅对总结合强度的影响体现在:虽然对化合物界面强度的影响较小,但显著提高缺口界面强度,因而使总结合强度明显提高。在给定实验条件下,使热浸纯Al时的缺口界面强度从约为化合物界面强度的4倍提高到热浸Al-2%Si时的近6倍。  相似文献   
8.
塑性变形对搅拌铸造铝-铅轴承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新的铸造技术生产系列铸造铝铅轴承合金,含铅量的变化范围从0%~25%。研究了轧制后铝铅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铅含量的变化规律,与铸态相对比结果表明,变形合金的铅颗粒和硅颗粒被大幅度细化,其分布明显改善;变形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明显高于铸态合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系列冲击、金相显微分析、断口形貌扫描电镜分析、透射电镜亚结构分析和俄歇微探针对杂质元素晶界偏聚的测定,研究了60Si_2Mn、30CrMnSi钢锻造淬火和锻造淬火后最终淬火前的不同温度回火、以及锻造空冷后最终淬火前的中间退火处理对回火脆性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Al—Si共晶合金中镁对稀土变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单独加镁或稀土,对共晶硅都有一定的变质作用,当镁与稀土按一定配比同时加入时,其变质能力急剧增强。且随着镁量增高,最佳稀土变质量明显减少,这种影响的定量关系可用一条稀土与镁的临界变质含量曲线来表示,从而得出,镁对稀土变质有较强的激化作用的结论。文中所列镁、稀土与机械性能关系的曲线认为,含Mg0.6~0.8%的合金,加入0.05~0.09%RE(混合稀土)时,合金综合机械性能最好。继续提高镁量与稀土量都会导致性能降低。此外,还对激化机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