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热等静压工艺和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回龙 《硬质合金》1993,10(3):164-168
  相似文献   
2.
高宇  盘春军  卢山 《红水河》2020,39(1):1-6
万家口子水电站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大坝挡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基地质复杂,大坝设计极具挑战,采用多种先进技术设计、先进工艺技术施工,成功建成目前世界上最高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初期蓄水运行监测表明,拱坝运行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3.
采用列联表表示特定阈值下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性能,使用ROC曲线对不同阈值下IDS的总体性能进行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样本数据集,通过计算几何的方式得到ROC凸包曲线(ROCCH)。为降低ROCCH的计算复杂度,在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似然估计的条件下,通过保序回归得到最大似然估计ROC曲线(MLE-ROC)算法。实验表明,MLE-ROC算法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AUC的近似程度。  相似文献   
4.
鉴于化工过程往往机理复杂、耦合性强、高度非线性,难于建立其机理模型,这时就需要采用经验建模的方法。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其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用支持向量机建模不需要考虑对象机理,且对非线性问题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经验模型,己被应用于不少化工问题中。在本文中我们把支持向量机这一新颖算法应用于干气制乙苯反应器出口温度预测模型中,简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的一些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支持向量机在干气制乙苯反应器出口温度预测模型建模中的应用。首先,选择支持向量机的类型为ε-SVR,通过四种核函数在实际预测中误差的比较选择径向基(RBF)核函数作为本文支持向量机模型所用的核函数,之后应用交叉验证的方法选择最佳参数C=4,γ=0.0051543,最后建立预测模型并对训练集和预测集分别预测,预测结果相关系数在90%以上,说明模型精度达到要求。对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建模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和讨论,得出支持向量机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有更好的预测准确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黎戈  盘春军 《红水河》2008,27(3):23-27
针对乐滩水电站工程左岸挡水坝段基坑边坡特点,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解决了左岸挡水坝段基坑快速形成和不阻断开挖坡顶施工干道交通问题,积累了土钉支护方式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的机械产品CAD/CAM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开发模式,基于约束的参数驱动技术及其应用以及数据库系统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采用两种改进了的氢处理工艺,可明显改变、细化TC4和ZT4合金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8.
硫脲法从高银多金属硫化矿中优先提银新工艺具有许多优点。本文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优先提银的影响,讨论了浸出液的循环、溶液的净化再生及原料对银一硫脲络合物的吸附作用等问题,探讨了降低硫脲法提银成本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左江旱片属于广西的三大旱片之一,地处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的背风面,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左右,大大低于1530mm的广西全区平均水平,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光照强,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干旱灾害频频发生。本文从左江河谷的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和抗旱工程设施等方面对左江旱片干旱灾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抗旱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