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当前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如何有效地提升民众的生态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生态审美意识传播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国内外主流的室内环境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前后变化,总结当前室内环境生态评估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特征;从指标体系的变化中分析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渗透方式,探讨当代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传播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实验设定针对室内传统营造技艺应用的评估工具,并且在评估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展示传播的模式与效用,通过评估反馈再一次验证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正向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浩明 《新建筑》1999,(5):37-39
通过不同的实例,分析了住宅室内装修中正确处理各类零杂空间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手法。  相似文献   
3.
自从格罗庇乌斯建立包豪斯学校的1919年起,由麦金托什、莱特和里特维德所倡导的、现代椅子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始终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有一批天才的设计师如布劳耶、密斯以及他们遍布全球的学生们的支持,包豪斯对包括家具设计在内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不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因为其造型优美,表意性强,从古至今,一直被运用在多种形式的建筑装饰中。本文通过对汉字装饰在建筑中应用手法的归类整理,从符号学意义上追溯汉字成为建筑装饰的原因,并对汉字装饰在现代建筑中如何进行个性化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印象中,现代建筑通常是与自然环境、地域特性相对立的,它以令世人瞩目的技术和大一统的材料——钢、玻璃和混凝土,让建筑傲然注视世间万物。二次大战后整个世界进入了百废待兴的阶段,重建工作非常紧迫,同时由于追求建筑的自我形象、商业利润和施工便利,疏忽了对建筑环境的考虑,国际式的建筑风格流行一时。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理论思维的辩证法是一种主观辩证法 ,反映经济事物内部及经济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 ,具有抽象性、过程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都是辩证法在经济学理论思维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独有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和式住宅独特的室内外空间形象.众所周知,西方的建筑用墙来界分内外,因此,其空间形象是封闭式的,而和式住宅的空间是开敞式的.其梁柱承重的木结构体系,使它无需坚固,封闭的外墙,而代之以可灵活开启的推拉门及其他各种灵活隔断.因此,可以这样说,它的墙是“软”的,它的室内外空间没有固定的界限.这种空间的模糊性使得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统一.由于和式住宅的开敞性,人们总觉得它的私密性较差,但事实上, 对于日本人来讲,由于其独有的传统文化以及住宅本身布局的合理性,使这个“问题”并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在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的低技术生态应用手法的总结,以及对乡土建筑技术的再认识,探讨了“水”在现代建筑中生态运用的趋势,以最终实现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土在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生态价值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五行”中的土,是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最普遍的材料之一。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对土进行再认识,研究其在传统建筑与室内的生态应用价值,探索土在现代生态建筑与室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的环境问题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促使业内人士开始了对地球上的大型人工建造物——建筑——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和评估,结果发现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占了能耗总量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