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黔中平寨水电站引水隧洞在施工中遇到溶洞时的处理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在溶洞回填中,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等作了详细的论述,工程实践证明,对溶洞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二氧化肽(TiO2),在牵伸比分别为3.5和4.0的条件下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长丝,采用光谱分析法研究TiO2对PET长丝视觉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牵伸比为3.5和4.0时,随着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PET长丝的反射率呈上升趋势,而透射率则逐渐下降,有效增强了PET长丝的视觉屏蔽性能。当TiO2质量分数在0~3%时,PET长丝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变化较TiO2质量分数为3%~9%时的变化更为明显,表明PET长丝视觉屏蔽性能的改善随着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4.
刘兆麟 《材料导报》2014,(2):85-90,102
减纱工艺可以实现变截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净形制备,通过对不同减纱方案制备的单次减纱试件和具有不同减纱截面间距的两次减纱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了减纱工艺参数对变截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和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行单元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略高于整列减纱试件而显著优于切削试件,纱线断裂是减纱试件的主要失效机制,切削试件则以基体和界面损伤为主。两减纱截面间隔1-3个花节时,试件主要在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发生破坏,而间隔4或5个花节时,弯曲破坏集中在两减纱截面的中间区域。随着减纱截面间距由1花节递增至4花节,试件的弯曲性能逐渐提高,而间距为5花节的试件则与间距4花节试件的弯曲性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向聚氨酯(PU)溶液中添加紫外线屏蔽剂TiO_2,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U/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和纯PU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U及TiO_2质量分数对材料形态结构、空气过滤性能和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U质量分数的提高,产物由串珠纤维转变为直径渐粗的光滑纳米纤维,纤维膜的过滤品质因子先增大后减小,由于聚合物成分对TiO_2的包覆作用,紫外线防护系数先升高后降低;随着TiO_2质量分数的提高,纤维直径先变细后增粗,过滤品质因子先上升后下降,PU/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紫外线防护性能明显优于纯PU纤维膜,且紫外线防护系数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静电纺丝技术以可纺原料广泛、工艺调控灵活、纺丝成本低廉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静电纺纤维的直径大多分布在100~500 nm之间,只属于纳米级纤维,并非真正的纳米材料,而仅当纤维的直径低于50 nm时其才具有显著的纳米效应。但就现有静电纺丝技术而言,难以实现50 nm以下纳米纤维的宏量制备,从而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应用。纳米蛛网纤维是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偶然获得的一种新型二维网状材料,其以常规静电纺纤维为支架,具有类似蜘蛛网、肥皂泡的六边形网孔结构,网状纤维直径可达5~50 nm,较常规电纺纤维低一个数量级。纳米蛛网不仅具备普通纳米纤维的优点,还展现出以下四方面特性:(1)超细的蛛网直径;(2)极高的孔隙率和多尺度的孔径分布;(3)稳定的Steiner最小树网孔结构;(4)可控的蛛网覆盖率。纳米蛛网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者制备出了以聚酰胺6(PA6)、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聚氨酯(PU)、壳聚糖(CS)、卵磷脂等为聚合物模板的一系列纳米蛛网纤维材料,并提出了离子诱导纤维分裂成形、分子间氢键成形、次级射流缠绕成形、带电小液滴相分离成形等四种纳米蛛网成形机制。然而,纳米蛛网形态结构的精细调控十分复杂,对纺丝液本征属性(浓度、电导率、表面张力、溶剂组成)、加工参数(电压、接收距离)和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依赖性,导致实际纺丝过程中能否形成蛛网仍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另一方面,有关纳米蛛网成形理论尚无统一而明确的机制。因此,需要对该材料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以期推动纳米蛛网纤维的可控构筑与深度开发。本文阐述了纳米蛛网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纳米蛛网形态生成与演变的四种机理,系统研究了原液特性、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对纳米蛛网在精细过滤、传感器、组织工程、高性能防护服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兼具高效低阻和良好透气、透湿性能的纳米纤维膜材料,将聚乳酸(PLA)溶解在二氯甲烷(DCM)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形成的混合溶剂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A多孔纳米纤维膜,并系统研究了DCM/DMAC质量比对纤维膜形态结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和空气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图案"效应和热致相分离是纤维表面形成孔洞的主要机制,随着DCM含量的增加,纤维表面孔隙覆盖率逐渐增大,纤维膜的透气率先降低后升高,透湿率略有提高,过滤效率逐渐上升,阻力压降则先增大后减小,品质因子持续变大,说明在纳米纤维中形成多孔结构有助于改善材料的透气、透湿性能,并可以实现高效低阻的过滤效果,在口罩用过滤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应力水平(0、0.3、0.5、0.7)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100%)对再生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毛细吸水的非饱和流体理论和试验结果,引入Boltzmann变量并采用水力扩散系数的指数形式,建立了考虑应力水平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影响的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含水量分布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应力水平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质量和吸水率呈增加趋势;当应力水平一定时,水分侵入深度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变截面三维编织预型件的减纱净形制备工艺,通过实验观察与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减纱对预型件细观结构的影响,对比整列减纱、行单元减纱与切削复合材料在变截面区域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与内部减纱单元是减纱时的基本单位,保证编织规律不变是减纱工艺的基本原则;表面或内部单元减掉后分别会形成两组特殊的纱线轨迹,其中一组纱线的长度与编织角大小较不减纱时增大,而另一组纱线只改变编织角的方向;行单元减纱与整列减纱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均明显优于切削试件,且行单元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比整列减纱试件略高。  相似文献   
10.
纳米蛛网纤维膜由普通静电纺纤维和类似蜘蛛网形态的超细蛛网纤维组成.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在不同聚酰胺6(PA 6)和氯化钡质量分数条件下制备纳米蛛网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纤维膜的表观形貌,计算纳米纤维直径、蛛网纤维直径和蛛网覆盖率.结果表明:随着PA6质量分数的提高,纳米纤维和蛛网纤维的直径均逐渐增大,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