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LB技术制备ATO超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SnCl4·5H2O和SbCl3为基本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掺锑氧化锡(ATO)沉淀,经胶溶制得ATO纳米水溶胶,将其溶于纯水并作为亚相,采用LB膜技术制备了10 mm×30 mm ATO复合膜,烧结处理后制得ATO超薄膜,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热处理前后的薄膜进行了形貌、组成、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是均匀性和覆盖度较高的ATO超薄膜.  相似文献   
2.
冀鸽  邵淑艳 《钢铁》2011,46(9):101-103
采用感应加热淬火加电炉高温回火的方式对规格为45 mm的42CrMo钢棒材进行了调质处理,并通过3种不同的工艺对比分析了加热温度、冷却强度、均热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棒材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42CrMo棒材经900℃感应加热、均热60 s淬火、570℃电炉回火后,显微组织均匀细小,回火索氏体含量较高,综...  相似文献   
3.
有机铜催化剂催化合成三乙氧基硅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多以卤化铜为催化剂,存在产品卤素含量高,反应过程中产物易水解的问题.本文以乙酸铜和自制双二乙基磷酸铜为催化剂,对硅粉与催化剂的混合体(触体)进行微波活化处理,研究了活性触体和乙醇进行反应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工艺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反应温度、促进剂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和硅粉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对两种有机铜催化剂的对比研究发现,双二乙基磷酸铜的催化效果较好.微波处理触体[m(Si):m(双二乙基磷酸铜)=10∶1],以氟化铵和噻吩为双重促进剂,得到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达到99.3%,硅粉转化率为4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