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某弹射输弹机卡膛故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射输弹对于大口径火炮全自动装填系统提高装填速度有着重要影响,而影响弹射输弹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弹丸的速度和姿态.某弹射输弹机在试验中出现弹丸卡膛不稳定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弹丸姿态和速度对输弹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及相关测试,综合各种数据分析影响卡膛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输弹机进行相关改进.从最后试验效果看,改进达到攻关目的,解决了弹丸卡膛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生物组合的分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石炭、二叠系地层划分的看法,为河南省石炭、二叠系地层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狮王寺勘查区控制煤层气资源的地质构造、煤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储层参数的分析研究,表明了地质条件和成煤阶段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煤层厚度大,稳定性好,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估算煤层气总量为25.14亿m3,理论可采收煤层气总量为16.63亿m3;水文地质条件也有利于煤层气的开采,可有效解决临界吸附压力和储层压力较大给开采带来的问题;煤层的渗透性较好,储层的破裂压力和闭合压力主要是由地应力引起,根据煤岩特征采用洞穴完井工艺开采本区煤层气资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湍流粉碎机吸入腔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维粘性流动计算软件NUMECA对湍流粉碎机的吸入腔进行了定常三维紊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吸入腔内部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直观显示了吸入腔内部的流动现象,为后续阶段的整机联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材料以其良好的热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越来越受到材料和电子封装行业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其焊接性能与机械性能不理想。铝硅合金梯度板材可解决电子封装材料低膨胀与高机械性能的矛盾,其高硅端热膨胀系数低,导热好,适于裸集成电路;低硅端机械性能高,可焊接,便于精加工和封装,是未来武器装备高集成电路封装构件重要的备选材料。针对这类材料的制备问题,提出了双金属一步式喷射成形技术的概念,并对喷射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2个沉积器的间距可以影响复合板材的外形轮廓与内部硅成分的梯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间距大于等于40 mm时,出现台阶而且成分变化有突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节约飞机维修成本,准确预测换热器结垢厚度,通过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25组数据,建立了换热器结垢厚度与四个因素(环境温度、空调系统进口压力、初级换热器出口温度、次级换热器出口温度)之间的网络预测模型。模型包括4个输入神经元,9个隐含层神经元和1个输出层神经元。训练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克服了原始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稳定性差的特点,还可以以较高的精度预测换热器的结垢厚度。  相似文献   
7.
侯立国 《中州煤炭》2010,(2):36-36,38
随着对大风口剖面研究程度的提高,该地区已成为地质院校与生产科研机构不可缺少的野外实习研究基地,并逐渐为中外地质学者所瞩目。介绍了大风口剖面的地质、古生物、沉积环境特征以及事件沉积,并指出该地质遗迹为珍贵的自然文化地质遗产,应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某供弹机控制系统建模困难、控制系统复杂、易受外界影响,且自身参数时变不确定、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用普通的PI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将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将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作为控制器的输入,PID控制器3个参数的自整定值作为控制器的输出,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具有PID控制器高精度的优点,又具有模糊控制器快速性、稳定性、鲁棒性高的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动、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心电信号是一种信噪比低且非平稳的微弱信号,采用小波分析法对采集的实际心电信号进行噪声的消除,在小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阈值分析方法对QRS波进行特征提取,通过VB2012与Matlab2013混合编程的方式实现经滤波后心电信号的显示及心电数据的云端存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地采集存储心电信号,消除信号中的噪声,并进行信号的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10.
河南临汝庙下勘探区滑动构造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勘探区东部重力滑动构造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为区内今后的找煤勘查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