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4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iNi和TiNiCu记忆合金可逆应变能与温度的经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Ti_(50)Ni_(50),Ti_(50)Ni_(45)Cu_2)和Ti_(50)Ni_(45)Cu_5的可逆形状记忆效应,得到可逆应变能U_r与温度的经验关系: U_r=U_0[1-exp(-mT_R~N)] 式中,n是形状一温度敏感指数,m是与材料特性有关的常数.移植Johnson-Mehl-Avrami描述相变-时间关系的唯象方法,得到与可逆形状记忆效应相伴随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与温度的半定量关系,且与上述经验关系对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地研究了Ti-13at.-%Ni-37at.-%Pd合金的高温形状记忆效应与预形变温度的关系.该合金A_s温度是620K,具有单程形状记忆效应和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在620—640K温度预形变,可以得到最大的形状记忆应变,这与在此温区产生的最小可逆应变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河工模型相似原理出发,由水流对床面产生的拖曳力τ和床面泥沙可动指标ρ′gd之比,导出适用于底沙的冲积类河工变态模型的变率e,是由模型砂密度来决定的关系式:λρ′=e2,进而确定了冲积河流的模型设计的变率e=λL/λh和λρ′=(ρsp-1)/(ρsm-1)之间的关系式来进行底沙模型设计。另外对一些特殊模型设计的处理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河工模型设计和试验研究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嵌段共聚物PS-b-PMMA经离心涂膜,在丙酮蒸汽熏蒸条件下发生微相分离自组装,选择性刻蚀后制备了具有有序阵列纳米孔洞的嵌段共聚物模板。然后使用溶胶凝胶法在嵌段共聚物模板上沉积CoFe2O4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去除交联的聚苯乙烯以及使CoFe2O4结晶化,从而制备了CoFe2O4纳米点阵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被用于研究嵌段共聚物模板以及CoFe2O4磁性纳米点阵列的形貌、结构与磁性能。结果显示制备的CoFe2O4纳米点阵列中的纳米点为反尖晶石型CoFe2O4相,直径15~20nm左右、点间距100nm左右。同时,VSM测试显示CoFe2O4纳米点阵列呈铁磁性,矫顽力约为1350×79.6A/m,无明显磁性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在n型Si(100)基片上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Co含量(x,at%)的Co掺杂非晶C颗粒薄膜,溅射温度为室温.研究了Co-C颗粒薄膜的微结构,磁输运特性及磁性能.通过优化Co含量,在低温下发现了较大的负磁电阻(MR).温度为2K、磁场为90×79.6 kA.ml时,Co含量为6.4 at%的Co-C薄膜的负磁电阻值最大,达到27.6%.随着Co含量从6.4 at%增加至16.4 at%,MR 值从27.6%逐渐减小至2.2%.电阻率ρ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显示了线性的lnρ-T1/2关系,说明样品中电子传导遵循隧穿输运机制.  相似文献   
6.
垂直磁记录是现今主要的信息存储技术.当前以CoCrPt为记录介质的垂直磁记录已达到密度极限,进一步提高记录密度需要采用磁晶各向异性能更高的材料.L10 FePt、CoPt被认为是下一代高密度磁记录的理想介质材料.本文系统综述了L10 FePt、CoPt记录介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La-Mg-Ni-Co系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总结了储氢合金的研发、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La—Mg—Ni-Co系AB3型和A2B7型储氢合金。La-Mg—Ni-Co型储氢合金具有电化学容量高、易活化、动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极有可能替代目前广泛使用AB5型稀土储氢合金。扼要地综述了AB3型和A287型储氢合金在元素替代、制备工艺、合金结构调控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和指出了La-Mg—Ni—Co系储氢合金研究和应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Sm(CO,Fe,Cu,Zr)z(6.5≤z≤8.5)高温永磁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Sm(Co,Fe,Cu,Zr)z永磁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特点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讨论了Sm含量及合金元素对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合金的矫顽力随温度的反常变化现象、矫顽力增强机理和热稳定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熔甩Cu—Co合金薄带的结构,磁性及巨磁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熔甩法制备的CoxCu1-x(0〈x〈0.20)颗粒合金的结构、磁性以及输运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动热分析(DCS)以及磁性测量,发现造成Co-Cu合金磁性及输运性质变化的Co相分离过程,当0〈x〈0.15时,在450℃退火火30min的CoCu合金中Co颗粒的直径为3.5-4.5nm。并呈现最大的巨磁阻效应,磁性随析出Co颗粒浓度及尺寸的变化与双通道模型的预示一致,粒子界面引起  相似文献   
10.
Ti-based AB2-type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re a group of promising materials, which will probably replace the prevalent rare earth-based AB5-type alloys and be adopted as the main cathode materials of nickelmetal hydride (Ni-MH) batteries in the near future. Alloying in side B is a major wa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i-based AB2-type alloys. Based on recent studies, the effects of alloying elements in side B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Ti-based AB2-type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here. These performance s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namely PCI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HSC), plateau pressure (PP), pressure hysteresis (PH) and pressure plateau sloping (PP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discharge capacity (DC), activation property ( AP), cycling stability (CS) and high-rate dischargeability (HRD). Furtherm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se investigation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