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吴江  万然  张志华 《包装工程》2003,24(6):99-101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可持续设计的必要性,明确了工业设计师在整体设计流程中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倩倩  徐秋莹  万然 《包装工程》2007,28(8):74-75,116
对现存闹钟设计中存在的人性化关怀不够,以及忽视消费者使用体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在视觉、触觉以及嗅觉方面对工作原理的改进而进行的创新性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万然 《广东化工》2014,(7):46-47
微生物堆浸具有技术提高铀的浸出率,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硫酸及氧化剂,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优点。某铀矿是我国重要的铀矿山,在2009年之后,该铀矿陆续开展一系列的微生物堆浸实验和生产项目,在文章中,笔者讨论以及分析了不同浓度的亚铁和三价铁对该铀矿中浸铀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二价铁和高浓度的三价铁都有利于菌群的氧化,并且该铀矿菌群的最适总铁浓度为8 g/L。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论文将可持续发展引入到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本文首先在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及内涵叙述的同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其次,在可持续发展和系统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未来的展望,及对我国的居住区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几点建议,描绘了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蓄能器、液压马达驱动无人机(UAV)发射的气液压弹射系统,建立了系统各主要部分的数学模型。基于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弹射系统的仿真计算模型,评估了动摩擦力对无人机末端弹射速度的影响,拟合出末端弹射速度-动摩擦力曲线。在试验样机上对动摩擦力进行测试,得出设备的动摩擦力和动摩擦系数。研究表明,设备的动摩擦系数会因发射角度的增大而降低,影响无人机的最终发射速度,进而影响到弹射成功率。为后续弹射系统的仿真、试验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导向信息传递的精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然  向东霞 《包装工程》2011,32(14):23-26
从图形符号的二维、三维表现形式上对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图形符号直观简洁性优势的同时发现其现实运用的视角局限性,进而通过分析论述三维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强烈视觉冲击力及多维可视性的特点优势,指出了将直观简洁的平面符号以立体表现形式展现,更有利于导向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柔性机翼前缘的变形要求,以离散体结构拓扑优化为出发点,以实际位移与目标位移之间的偏差为目标,建立目标优化函数。采用类树形结构的载荷路径建立初始构形,利用遗传算法(GA)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并结合拓扑结构优化结果进行二次优化,获得更优解。通过ANSYS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万然 《重庆建筑》2009,8(6):49-51
结合实际工程,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统一考虑,建筑融入景观?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9.
长嘉汇购物公园设计上结合重庆开埠文化时期的建筑特色,采用"重庆老街老建筑提取的元素,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营造"的思路,从建筑风格上再现和还原了传统的风俗风貌;平面上遵循传统街巷尺度,以南滨路的入口牌坊作为老街的起点,拾级而上延续了重庆传统建筑布局中院坝的设计,提供灵活多变的商业休闲平台,亦形成富于趣味的街道天际线。多元化、近人尺度的商铺形象和集中式商场部分相得益彰,构成一条极具重庆风情特色的步行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10.
周嘉骏  万然 《包装工程》2022,43(8):280-288
目的 研究中国宫廷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宫廷美学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科技相结合,在提升文创设计美学价值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方法 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器物和民间艺术,以及每个时代的造物哲学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材料、工艺、造型、哲学文化,以及隐含的内在联系,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资源和灵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文化复兴。结论 中国宫廷艺术作为皇权美学的核心,其造物思想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宫廷艺术真正融入了民间,从上层精英的欣赏品转变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极致的造物工艺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对器型、颜色、材料、美学思想的整理,使其融入现代科技产品中,为大众审美做出正确引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