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晚期著名的作品,围绕主人公匹普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了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狄更斯强调扬善惩恶,不能容忍道德低劣者有幸福的结局,总是把好的命运赋予那些道德上的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为例,揭示了美国主流社会白人种族主义的压迫给黑人身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他者",甚至将种族主义内在化了,自觉地以白人文化意识为标准,异化了黑人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摒弃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枯燥乏味,教师对课堂教学引入的重视也在逐步提高.优秀的教师必定掌握着一门有效的课堂导入艺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笔者在此对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谈几点方法和技巧.一、引经据典,调动兴趣课堂导入需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新颖的导入形式可以  相似文献   
4.
在版编目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5.
中日法律语言都有“裁判”一词,但日文“裁判”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中文“裁判”.因此,有学者认为“裁判”一词源自日本.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小说、词典等资料,考察了“裁判”一词在中日两国的使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尽管西学东渐之前“裁判”一词在汉语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首创于中国唐代,尔后为日本发扬光大,又为中国所引进成为“回归词”.  相似文献   
6.
翻译日文法律论著必须遵循"忠实"、"通顺"和使用"法言法语"这三条标准。"忠实"要求准确传达原文内容,是法律翻译的根本和前提。"通顺"是字句要顺、明白、流畅,使译文更加完美。而"法言法语"要求使用法律专业用语,是法律翻译的"点晴"之处。从事法律翻译,除了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较好的日语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集中描写了四对母女:抛却国难家仇的四位母亲移居美国和生长在美国的华裔第二代女儿们。因为成长环境、自身经历、所受教育的不同,母女的价值观迥异。从“他者”和“主体”的角度来解读母女关系,挖掘中美文化的差异,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母女矛盾的解决体现了血浓于水的人性情感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外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教学是获取信息最重要、最初始的环节。听力作为一种交际功能是对说的理解过程,语感在听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首先是口语,所以外语教学应当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且听先于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省市历史中考试题从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考查正日益转向注重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正转向素养立意。各地中考历史考查的知识点源自教材,取材又远远高于教材,试题的灵活性明显增强,史学味越来越浓,难度也有较大提高,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为例,就如何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中考历史复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陶芸 《湖南教育》2002,(11):33-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自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个性化学习行为,而“合作”则是指学生共同学习,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同时,发挥“群体效应”,让学生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凭着渴望成功的动机开展探究式学习。在群体中学会学习在班级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让一个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亲眼目睹学习方法得当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