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商张瑞敏     
低头的谷穗 从踏入社会第一天起,张瑞敏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中,都依着“和而不流”的人生理念,去冲淡外部的非常动势,化解内部的矛盾冲突,平展自己的失衡心境,融洽周围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学徒工、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到海尔冰箱厂厂长、总经理、集团总裁,一步一个脚印,一方面适应环境,一方面创造环境,营造家电生产王国。  相似文献   
2.
胡泳 《新闻战线》2020,(5):51-53
“可识别性”是个人信息的核心内涵。只有可识别的信息才有保护的必要和意义。直接识别自然人信息的泄露,极大增加了信息主体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没有完全控制,“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举措,还在各地普遍实施之中,信息登记、活动监测合理也必须,但须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监视型社交”意味着主体在互动中收集彼此的信息,社交媒体的标准化与社交信息的数字化强化了此类实践,从而导致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管理和指导。相较于传统监视的集中化、系统化、非对称化特征,监视型社交超越了福柯“权力的微观机制”下的胁迫与压制,而呈现出“流动监视”诱惑与服从的新景观,具备分散化、扁平化、对等性等特征。监视内化于主体的日常实践中,从而将我们从敞视监狱带往全视监狱,无法知道在任意时间内我们看到谁,谁在观看我们——这是一个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陌生人仔细检查的对象的世界。为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监视理论,来说明监视者的目光是如何由许多人实施的,又是如何在许多人身上实施的。  相似文献   
4.
海湾危机显示了座落在美国亚特兰大的有线新闻电视网(CNN)在全球电视新闻中无可匹敌的领先地位。它每天24小时向全世界播放各地的实况新闻。海湾危机开始以来,许多国家都依靠这家电视网获取最新的消息图像。英国的广播电视界对美国人包揽天下很不服气。他们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好几个方面领先:电视剧和电视纪录片的出口量很大,BBC的世界新闻节目的听众比美国、苏联和德国的外语广播的听众加在一起还要多。但英国人在建立世界电视新闻网的  相似文献   
5.
胡泳 《国际新闻界》2019,41(1):81-98
  相似文献   
6.
会用数据创造内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把社会上的工作分为三类:跟数据打交道、跟事物打交道、跟人打交道.你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工作的三个要素,工作本质越复杂,这三个要素就越缠绕,而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低,反之则会越高.如果你在餐馆里洗碗,你只是对付脏碗筷,那么你一定会被替代掉;如果你是专利律师,你需要钻研这三个要素中的所有问题,钻研数据、钻研人、钻研事物,这样你被替代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11日,在2011全球网商大会上,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邀请,《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就世界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问题与中国网商分享观念.  相似文献   
8.
网络平台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并借助互联网企业服务与功能的不断提升,具有了强大的网络效应.然而,随着互联网巨型平台企业的崛起,这种网络效应也呈现出公共价值缺失、垄断性和集中化趋势加重等危机."元宇宙转向"恰于此时发生,并携带着实时性、在场感、融合性、互操作性、持续性等基本特性,重新搅动了今日的平台格局.虽然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ChatGPT的问世和流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涵和影响迅速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焦点。在这场由大语言模型引领的非监督性深度学习浪潮中,一个核心议题就是训练数据。对训练数据的规模和质量的追求,演绎了“万模大战”形势下的“数据为王”法则。而在训练数据的价值、功能和误读的背后,是对数据概念的改写、对数据可供性的迷信和对数据所有权的争夺。训练数据的具体架构和内部机制引发了智能传播生态的重建和信息生产秩序的重构,在这一变革之中也蕴藏着大语言模型时代的数字危机,其具体体现为蒸馏式传播的偏见再生产、过滤式传播的信息保守化和随机性传播的意义之消散。大语言模型及其训练数据急需破除规模迷思,着重思考如何让数据切实成为社会技术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胡泳 《新闻战线》2020,(1):56-57
技术的使用可能对自然和人类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而我们有能力做些事情。实质责任趋向于未来,是对将做之事的责任,并直接趋向于责任的对象。未来责任伦理的核心是防止人类的本质或存在遭受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