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体育记者容易吗?体育记者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干这行有出息吗? 虽然本人涉足体育新闻圈时间不长,但对这几个问题颇有感受。当今社会,体育比赛已经目不暇接,体育记者东奔西跑,绝大多数稿件是赛后赶出的急就章,不能说不难。然而,某单位评职称,体育部剃了光头,“干这行非长久之计”的抱恕,“体育部的人改行困难”的牢骚时有耳闻。  相似文献   
2.
问得奇怪,但却有因。全运会期间,笔者曾去观看天津、湖北的足球赛。中场休息时,两队各自布置下半场的战略战术,笔者到天津队处旁听想多挖点细节。不料,天津队教练的开场白是:“不是天津的记者请出去。”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的核心和关键.优良的学风对于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和科学的学风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和思想影响,能给学生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精神力量,催其奋进,促其成长.它会造成一种良好的“小气候”,使育人环境得以优化,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潜移默化地滋润、感染和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净化他们的心灵,促进青年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学风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内部的,外部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校内外教育环境对学校集体及其学生个体长期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学校全体成员在认识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各个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学风建设,把它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4.
【中考预测命题2】学校开了一门课程叫《人生》。第一节课,老师用了三道题进行摸底考试。第一题:“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只有少数几个女生举起了手。第二题:“教学楼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大家都傻眼了。最后一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所有的同学都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多种功能,对于本科院校和重点高校来说,科学研究在学校的整个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科研工作应如何开展?如何搞好?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邓小平同志1977年7月29日在关于教育工作的一次谈话中说:“重点大学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 同年  相似文献   
6.
四月五号下午,阳光灿烂,我们如约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正当我们为采访而紧张、甚至惴惴不安的时候,一个笑容谦和的中年女老师,朝我们略略颔首,微笑着走来。啊,认出来了,是朱老师。未等我们开口,朱老师便主动和我们打招呼,热情地领我们走进了她的办公室。“你们这些学生记者,小小年纪就很会写文章哦,很了不起的,老师都写不过你们!”朱老师很随意地靠在办公桌边,第一句话就夸奖了我们,给我们以莫大的鼓励,我们立马消除了紧张,感到了亲切,采访便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1988年5月6日,也就是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第一天,我在珠峰北侧大本营意外地看到了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传真样。这是日本《读卖新闻》设在北京的机构人员通过珠峰北侧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使我更为欣喜的是,《读卖新闻》社会部部长冈岛成行还将《读卖新闻》当天有关双跨珠峰的几乎六个整版的报纸传真样也复制了一份给我。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传真样中,《读卖新闻》珠峰报道队的组织者冈岛成行就我与其它中方记者在珠峰的采访活动作了介绍,还很客观地报道了我们指出的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崇拜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被人称道?韩信的不堪往事中国古代的战神级将领韩信,一直给人们一种反差极大的印象。青年时期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财产,过着穷困且备受歧视的生活。他常常是吃了上顿  相似文献   
9.
如果没有内心的纯净,世外桃源也会变成地狱。2000年的好莱坞电影《迷幻沙滩》讲过一个寻找世外桃源的邪门故事。一个名叫理查的美国青年,厌倦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欲望横流和喧嚣烦恼,毅然地抛下一切,不远万里飞到泰国寻找新体验──某种毫  相似文献   
10.
越剧的风景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很久没有听到《葬花》调子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此刻,我真恨不能马上插翅,飞回我的故乡——余姚。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公就跟我说,我是北方人。然而,“北方”这个名词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北方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