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孔令云 《传媒观察》2007,(11):45-46
大众传媒一般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广播和网络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市场化的进程,文学与传媒的关系更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积极意义及存在的弊端,并对高校学生参与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因为《冷血》,1966年成了"卡波特年"他有"把猪耳朵变成女人手里的丝绸手袋"的本领卡波特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非虚构"的概念,井由此带来了一场波及全美新闻界与文学界的"艺术骚动"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CDIO理念及标准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按照"卓越计划"总要求及CDIO标准,可以从培养目标定位、工程教育环境营造、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文化“双创”),对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双创”所具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及人才与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经典阅读、服务学科建设、传播地方文化等一系列策略,以期助力“双创”,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推动“双创”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关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是评论界对非虚构写作争议最大、褒贬不一的话题。也正是对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的不同态度。构成了非虚构写作与传统新闻报道及虚构写作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大众传媒的催生是关键因素。1940年代流行于上海文坛的一种散文文体——杂志文体的繁荣发展即体现了这一特点。论语派期刊关于"杂志文"理论倡导、西洋杂志文译介、杂志文创作等方面,呈现出现代媒体与这一散文文体共生共长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民文学》、《钟山》、《十月》、《中国作家》、《厦门文学》、《长城》等期刊纷纷亮出“非虚构”或“纪实”旗号加以倡导。这些文学期刊希望借助于“非虚构”写作,弥补当前文学与现实疏离的状态,探讨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写作强调在场性与审美性,但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背离的。综观所发表的“非虚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对非虚构存在着某种误读,就像有论者指出的,“非虚构”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非虚构”又是一个“框”。束缚着作者的文体创造性。现结合具体作品。就非虚构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非虚构文体建构的缺失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数学学科对学生认知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都有较 高要求。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 式”教学较为普遍。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即难以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而无法有效挖掘并培养学生 的个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