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遵循古都文化产业化的内在逻辑,以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从隐型文化和显型文化两方面进行阐扬;接着从“东方古都”这一城市定位维度分析了古都文化产业化的前提,最后,从底牌与王牌、隐文化与显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三个层面剖析了西安古都文化产业化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文明经过了传统政治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两大形态的历史运演,逻辑地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大维度。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日益走向民主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3.
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在我国掀起了一场电视娱乐风暴,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透视这一文化现象,可以清晰地洞察出我国电视娱乐业的未来走向:坚持平民化路线,走与民同乐之路;坚持特色化路线,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集约化路线,走战略联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优化"三进"工作机制推进"两课"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如何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优化“三进”工作的运行机制,是高校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对我校近年来“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尝试,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机制创新,进行了总结,恳请同仁不吝赐教。 一、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水平,推动 “两课”教育与时俱进 “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搞好“两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1.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5.
论人生建构     
从人生设计、能力开发和理性建构三大维度论述了建构人生的伟大工程 ,指出了战略思维是人生建构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优势互补,共建双赢"是新时期处理行政区与开发区关系的一致思路。在当前开发区法律地位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探索二者的和谐发展问题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在把握全国范围内开发区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这一宏观背景的同时,针对当前雁塔区"一个行政区内建有多个开发区,一个开发区跨越多个行政区"的状况,积极寻求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实质性融合共建的体制机制,不仅符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所形成的相关模式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更有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艳宁  刘吉发 《图书馆》2021,(2):69-73,107
推动社区阅读空间转型对吸引社区居民走进阅读空间、培养居民阅读兴趣、提升居民综合素质,进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新时代为社区阅读空间转型提供了新动力的同时也探索出其转型的三维实践机制:“连锁委托”“馆店融合”“管办分离”的建设、运营及管理机制。以当前社区阅读空间的发展状况来窥视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社区阅读空间转型应实现“质”“量”协同、“效”“能”并重、“人”“物”一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转型与人生转型的交叉点上,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认为当代大学生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为坐标,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和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既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现代科技革命推进上层建筑民主化的大趋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则是全新的历史课题。特别是系一级的党...  相似文献   
10.
“优势互补,共建双赢”是新时期处理行政区与开发区关系的一致思路。在当前开发区法律地位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探索二者的和谐发展问题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在把握全国范围内开发区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这一宏观背景的同时,针对当前雁塔区“一个行政区内建有多个开发区,一个开发区跨越多个行政区”的状况,积极寻求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实质性融合共建的体制机制,不仅符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所形成的相关模式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更有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