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2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体制改革在党中央的重视下进入新的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必将对解放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广播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场改革中理当有大作为、大发展。国家越是发达、进步,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就越突出。文化产品的优劣多寡,取决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我们党执政的新飞跃。同时,它是新世纪我国各项事业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理论支点。对科学发展观含义的表述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一切发展都要以人为本,广播发展自然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3.
戒“浮躁”     
浮躁,是与“扎实”、“沉稳”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在当今社会,它更多地表现为病态形式;如不顾客观条件赶潮流;急于致富而盲目卷人“股票热”、“房地产热”等一个个热流中;“追星族”、“发烧友”、“球迷”有悖常理的狂热表现等。当“浮躁”侵人到行业、岗位,成为主宰某些人工作、劳动的一种精神时,我们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敬业精神就会受到很大损伤,投机取巧、少劳多得等不良风气也将伴它而滋生、扩散。由于它明显的行业特征,笔者姑且将其名曰“行业浮躁”。试举几种:行业浮躁之一,是小说和影视剧创作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4.
新闻,这一受众极广的行业,是在不同媒体之间以及新闻媒体内部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的。这种竞争在未来新的世纪只会强化不会弱化,而且将由国内范围更多地扩大到国际范围。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强壮了体魄的中国新闻事业,既吸收和消化了国外新闻同行许多先进的合乎时代需要的经验,又保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新闻园地一派生机。然而,从全球范围的广度、从未来世纪的高度来看,我们新闻从业的观念、体制、实践还有不少方面不适应未来竞争和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宏伟大业,呼唤着新闻的深层次变革。在思想观念上…  相似文献   
5.
新闻广播在发布政令、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职能上处于厂播媒体最重要的地位,主要发挥着“喉舌”功能,其改革具有巨大的联动、示范作用。1983年的第11次全国厂播电视工作会议曾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厂播电视宣传的改革”。正如当日寸的厂播电视部吴冷西部长在这次会议上指出的:“新闻这种形式最为领导关心、群众关心,最能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环境复杂,一个事件往往引得风生水起,众说纷纭中观点良莠杂陈。广播如何在导向上正确引领社会热点,既把握好舆论主导权,弘扬主流价值观,又不失报道的鲜活生动,让受众喜闻乐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系列话题大讨论报道,带来新的启示。烟台大学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其事实可从另外角度解读,如不卫生、传染疾病、丢面子等。这些议论很容易且已在部分公众和保洁员家属中形成,其观点从世  相似文献   
7.
8.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9.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广播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尤须把“充满活力”作为大目标,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活力,是和谐社会的进步之源,它如滚滚春潮在文明古国涌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勃勃生机,前进中虽有峰谷起伏和潮涨潮落,但向盛世迈进之势不可阻挡。活力中,有科学理论的长青树、有创造热情的空前迸发,有对多元思维和崭新思想包容激励的社会氛围,无论立于潮头唱大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